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 第209章 波涛又起一

第209章 波涛又起一(1/2)

    京城待了几日后,谭威受邀赴刘闻言宴请,这日晌午谭威领着亲卫赴宴。

    他抬头望着刘闻言府邸略显斑驳的朱漆门,再看门前已停着五六辆马车,车辕上的纹饰尽显主人身份,顿时感叹刘闻言这也过于爱惜名声了。

    门口管家见他到来,立刻恭敬行礼:

    “谭都督莅临,我家老爷今早便吩咐洒扫庭院了。”

    踏入门槛时,亲卫在身后列队如松。谭威下意识整了整腰间玉带,目光扫过厅内,六位身着长衫的文人正围坐交谈,其中两人面孔似曾相识,却叫不出名字。

    “谭兄!”

    一声朗笑打破沉默,吏部左侍郎皇甫岐起身作揖,腰间牙牌随动作轻晃。

    “自开州襄事,已有半载,今日总算得见!”

    谭威这才想起,去年为调开州诸员一事,曾托刘闻言向此人递过帖子。

    “皇甫大人谬赞,开州吏治能有起色,全赖大人秉公调配。”

    他拱手回礼,语气里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厅内另一位中年人见状,也含笑上前。此人身着月白长衫,风度翩翩,作揖时袖口露出精致的暗纹:

    “谭兄大名如雷贯耳,在下郑工义。”

    名字入耳的瞬间,谭威心中微动,这名字竟与前世读过的《南波录》作者一模一样。他不动声色地打量对方,只见郑工义谈吐间自有一股文人风骨。

    “郑大人可是正文阁大学士?”

    谭威故意将大学士三字咬得极重。

    “早闻大人笔耕不辍,不知可否请教史道?”

    郑工义挑眉,显然对谭威的见识有些意外:

    “谭兄竟知在下着书?不过是些闲事,不足为道。”

    其余四人虽未主动搭话,却也纷纷起身致意。他们或佩羊脂玉佩,或握湘妃竹扇,举手投足间皆是勋贵文士的傲然。

    其中一人目光落在谭威腰间佩刀上,又扫过他虎口处的薄茧,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谭威捕捉到这抹轻蔑,却只是淡笑,这些文人怕是以为,武将皆粗鄙无文。

    “早闻谭兄在西北练兵,新设军学教士卒识字,可是真的?”

    说话的是位蓄着短须的中年人,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谭威转身,目光与对方相撞:

    “战场厮杀需勇,治军用兵需智。士卒识字明理,方能明白为何而战。”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某虽为武将,却知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之理。”

    厅内忽然静了一瞬。几位文人交换眼神,先前的轻慢悄然褪去几分。

    他们这才注意到,眼前武将虽面容英武,却无半分暴戾之气,眉眼中反倒透着沉静的书卷气。

    刘闻言常说谭兄胸有丘壑,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谭兄此论,堪称真知灼见。”

    皇甫岐抚掌赞叹。

    “满朝武将只知厮杀,唯有谭兄能以文韬武略并重,当真儒将之风!”

    其余几人纷纷点头,望向谭威的目光多了几分敬重。

    他们忽然想起,京中文人圈子里早有传闻,这位谭都督虽出身行伍,却知晓古今中外,甚至能与徐光启等学者探讨西学。

    屋内几人畅谈有道,恍若一幅动态的《雅集图》。

    谭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厅内众人,表面与他们谈诗论政,心底却在盘算,这些文人或掌吏部,或任言官,皆是崇祯改革的中坚力量。

    要在朝堂站稳脚跟,除了兵权,更需这些文官的支持。

    “谭兄可曾想过着书立说?若将治军之道付诸文字,必裨益后世。”

    郑工义忽然开口,眼中闪烁着兴致。谭威一愣,随即笑道:

    “某不过粗人一个,哪敢谈着书?但若有机会,倒想请大人指点一二。”

    话音未落,内屋传来笑谈声,谭威正与皇甫岐讨论西北政情,忽听得内屋传来脚步声。

    抬头望去,只见刘闻言与一名身着紫袍的太监并肩而出,那太监神态倨傲,下巴微抬,目光扫过厅内众人时带着几分审视。

    谭威瞳孔微缩,正是上次在安养宫迎接自己的宫中总管李富贵。

    “谭都督!”

    李富贵原本冷淡的脸色瞬间变作满面春风,三步并作两步上前,竟屈身行了个大礼。

    “咱家可算又见着您了!皇后娘娘那日能转危为安,全赖都督救命之恩呐!”

    他的声音尖细却透着十足的热络,袖口的金线蟒纹随着动作晃动。

    谭威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还礼:

    “李公公言重了,救皇后乃分内之事。公公不辞辛劳前来,足见陛下对刘大人的器重。”

    他余光瞥见刘闻言倚在门边,嘴角似笑非笑,手中折扇轻轻敲打着掌心,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AUV,您这话说的!”

    李富贵拉着谭威的手不放。

    “要不是都督那神乎其神的急救法子,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