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
李莫愁的话音刚落,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一万字的课程论文?!还要有独到见解?!还要让“赤练仙子”满意?!这……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而且,奖励竟然只是……期末总成绩加十分?!
要知道,李莫愁的《理论力学(荣誉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常年徘徊在……40分左右啊!加十分,也不过是刚够及格线而已!
这“赤练仙子”,果然是名不虚传的“魔鬼”啊!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秦风却只是淡淡一笑,平静地回答道:“谢谢李教授的指点和……‘特殊照顾’。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的。”
那副云淡风轻,仿佛“一万字论文,加十分奖励”在他眼中,不过是“小菜一碟,聊胜于无”的模样,更是让周围那些已经被虐得体无完肤的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三观尽碎,纷纷在心中呐喊:“这……这还是人吗?!这分明就是个披着人皮的‘理论物理终结者’啊!”
从那天起,秦风便成了“赤练仙子”李莫愁教授课堂上的“重点关注对象”。
李莫愁几乎每节课都会“点名”秦风,要么是让他回答一些刁钻古怪到令人发指的“开放性问题”,要么就是让他上台推导一些复杂到令人窒息的“神仙公式”,甚至……还时不时地给他布置一些远超教学大纲范围的“课后拓展作业”。
她似乎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试探一下这个“妖孽”的深浅,看看他到底能“妖”到什么程度。
然而,每一次,秦风都能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的方式,完美地完成李莫愁的“考验”。
他的回答,永远是那么的精辟入里,逻辑严密,滴水不漏。
他的推导,永远是那么的行云流水,优雅从容,充满了数学的和谐与物理的美感。
他的作业,更是写得堪比学术论文,不仅思路清晰,论证严谨,甚至还能旁征博引,提出一些连李莫愁都感到惊艳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路。
渐渐地,李莫愁看秦风的眼神,也从最初的审视、怀疑、与……一丝丝的“挑衅”,转变为一种……深深的欣赏、赞叹、以及……一种“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的欣慰与……期待。
她甚至开始在私下里,向物理学院的其他几位核心教授,比如钱学海院士、颜柯利教授、以及那位同样对秦风“青睐有加”的“老顽童”周伯通教授,大力地“安利”起了秦风。
“我跟你们说啊,那个秦风,绝对是我们物理学院……不!是整个燕京大学,乃至整个华夏国,未来物理学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超级巨星!他的天赋,他的悟性,他对物理学的热爱与执着……简直是我平生仅见!我们一定要……一定要把他当成‘国宝级’的人才来培养!给他最好的资源,最好的导师,最好的科研平台!千万不能让他被那些世俗的纷扰给耽误了!更不能让他……被隔壁数学系或者计算机系那帮‘虎视眈眈’的家伙们给挖走了!”
李莫愁在学院的教授微信群里(是的,这个年代虽然还没有微信,但我们可以合理想象一下类似的内部交流平台),用一种充满了“护犊子”意味的语气,慷慨激昂地说道。
而群里其他几位同样对秦风“印象深刻”的教授们,也都纷纷表示赞同,并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该如何为这位“百年不遇的物理奇才”,量身打造一个“学神专属培养计划”……
就这样,在开学后的短短几周内,秦风凭借着他在一门门专业课上那堪称“神级”的惊艳表现,以及那份对物理学近乎偏执的热爱与追求,成功地引起了燕京大学物理学院几乎所有任课教授的注意与……青睐。
这些在各自领域都是泰山北斗级的人物,这些见惯了各种天才、鬼才、怪才的学术大牛们,在面对秦风这样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碾压众生”的“妖孽级”新生时,也不由得纷纷发出了“此子恐怖如斯,断不可用常理度之”的惊叹。
他们开始在各种场合,私下里,交流着对秦风的观察与看法。
“老钱啊,你那堂导论课上,秦风那小子关于‘信息宇宙论’的见解,我后来仔细琢磨了一下,虽然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仔细想想,其中蕴含的逻辑与洞察力,确实……非同凡响啊!这小子,脑子里装的东西,跟我们这些老家伙,好像……不太一样啊!”——这是“阎王立”颜柯利教授,在一次与钱学海院士品茗论道(主要是听钱老吹牛逼)时,罕见地主动提及了秦风,语气中充满了惊叹与……一丝丝的“后生可畏”。
“何止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