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在她手中流转,像在编织生命的防线。
赵刚来视察时,正遇上运输队来取药品。
几个战士小心翼翼地将装着青霉素的箱子搬上马车,
厂长跟在后面,反复叮嘱:“路上别颠簸,这药怕震!”
“到了前线,优先给伤重的同志用!”
赵刚拍了拍厂长的肩膀,没多说什么,只是眼神里的感激。
厂长全都懂。
此刻,任何话语都比不上一瓶瓶能救命的青霉素。
……
另一边!
食品厂的厂房里,蒸汽弥漫,刚蒸好的馒头散发着麦香。
顺着窗户缝飘到街上,引得路过的孩子直咽口水。
和面的师傅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脊背上满是汗水。
他双手握着和面杖,每一次下压都用尽全身力气,面团在他手下逐渐变得光滑筋道。
“今天要蒸五千个馒头,还要做两千块压缩饼干,得抓紧!”
他对着旁边揉面的徒弟喊道,声音里带着喘息,却依旧有力。
旁边的压缩饼干生产区,机器轰鸣声不断。
工人们将混合好的面粉、杂粮、盐和少量糖倒入机器,压制成一块块坚硬的饼干。
工人负责将饼干装袋。
“战士们带着这饼干,饿了就能啃两口,扛得住打仗!”
工人一边装袋,一边跟旁边的阿姨说着,脸上满是自豪。
厂房角落的灶台上,几口大锅里正熬着米汤,热气腾腾的米汤翻滚着,飘出淡淡的米香。
负责熬汤的张婶不时用勺子搅动锅底,防止糊锅,她旁边的竹筐里,已经放了几百个盛米汤的搪瓷缸。
“等米汤凉了,装缸里封好,战士们喝着暖和,还能补充体力!”
张婶笑着说,额头上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落,却挡不住眼里的光。
赵刚走到食品厂门口时,正好看到运输队来拉口粮。
马车上已经堆了半车馒头和压缩饼干。
几个工人还在不停地往上搬。
厂长快步迎上来,递给他一块刚做好的压缩饼干:“政委,您尝尝,这饼干耐饿,能放半个月!”
赵刚接过饼干,咬了一口,粗糙的口感里带着粮食的香甜,他点点头:“好,做得好。”
“让同志们再加把劲,前线等着这些口粮呢!”
夕阳西下,根据地的各个工厂依旧灯火通明。
机器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运输队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
赵刚看着眼前的景象,他想起了李云龙在前线的身影,想起了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
他握紧拳头,心里默默念着:“老李,你放心吧,后勤有我看着,弹药、药品、口粮,一样都不会少!”
“你就放心打鬼子,替我多杀几个敌人。”
“替咱们根据地的老百姓,多讨回几分公道!”
……
与此同时。
李云龙在雁门关已经和关东军交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