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染料植物园丰收了,孩子们用凤仙花染出的棉布,做成小书包背在身上,像移动的小花园。王虎子收到照片时,笑得眼角堆起细纹。
宠物窝成了新爆款,养宠人说“窝里有毛线的暖乎气,狗睡得都香”。体验店的改造角,缝纫机从早响到晚,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打打下手”。
“赵总,菜市场的阿姨们想跟我们合作,用废菜叶子做肥料,给社区的花池施肥。”市场负责人拎着袋腐熟的菜叶,“她们说这叫‘废物不落地’。”
王虎子那边,东南亚的农户开始用秸秆编坐垫,托联盟在国内卖。“都是手工活,挣点零花钱。”他发来照片,坐垫上编着歪歪扭扭的“福”字。
可烟火气里的麻烦,总带着点家长里短的实在。
菜市场的肥料合作出了岔子。天热,菜叶子没及时处理,在社区角落堆了两天就发臭,邻居投诉到物业,说“环保搞得满小区味儿”,合作差点黄了。
“赵总,阿姨们说‘以前堆田里都没事’,不明白为啥在小区不行。”项目负责人捏着鼻子汇报,远处还飘来隐约的酸臭味。
东南亚的秸秆坐垫,在国内卖了一阵就遇冷。北方家长说“太硬,硌得慌”,南方家长嫌“不防潮,梅雨季容易发霉”,退货的堆了半仓库。
“虎子哥,农户们等着钱给孩子交学费呢,这可咋整?”销售负责人急得直转圈,手里的坐垫边缘都磨起了毛。
社区手工课的旧衣服来源不够了。之前全靠居民捐赠,现在改的人多了,旧衣服供不上,有人提议去废品站收,但废品站的衣服又脏又杂,清洗消毒成本太高。
“赵总,要么涨价?可涨了价,老人就不来了。”活动负责人犯了难,桌上还堆着半截没改完的裤子。
更棘手的是,联盟给幼儿园做的手工材料包,被查出有极少量碎玻璃渣——是旧玻璃瓶回收时没筛干净。虽然没伤人,但幼儿园立刻停了课,家长群里炸开了锅。
赵铁柱和王虎子没把这些当“大危机”,反倒觉得像家里的小麻烦,慢慢理顺就好。
菜市场的肥料臭了,赵铁柱让阿姨们分小份处理,每天收的菜叶子当天装进密封袋,写上日期,标上“发酵中,3天后可用”,摆在菜市场角落当“景观”。
“告诉邻居,这是‘会变魔术的袋子’,臭几天就成宝贝了。”他还请社区的花匠来,每天用发酵好的肥料浇花,“花开得艳了,大家就不嫌臭了。”
秸秆坐垫的问题,王虎子让国内工厂加道工序:在背面贴层薄棉防潮,边缘包上软布防硌,再绣上“手工制作”的小标签。他没降价,反倒在直播间请编坐垫的农户出镜,讲讲编坐垫时的故事。
“这不是普通坐垫,是农户的心意。”他对销售团队说,“就卖给懂这份实在的人,慢点开单没关系。”
旧衣服不够,赵铁柱想了个“以旧换旧”的招:居民捐三件旧衣服,能换一个改造好的小物件,比如布偶、杯垫。还联系了干洗店,把他们淘汰的旧衣架、旧包装袋也收来,一起改造成收纳工具。
“衣服不够,别的旧东西也行啊,环保不分种类。”他笑着说,“上周有个大爷捐了旧渔网,改出来的猫窝卖得最好。”
幼儿园的玻璃渣事件,赵铁柱带着团队挨个给家长道歉,把材料包的制作流程拍了视频,从回收、清洗到筛选,每一步都让家长代表监督。最后决定,所有材料包出厂前,再用磁铁过一遍,确保没金属渣。
“错了就认,改了就好。”他对园长说,“下周我亲自来上课,出了问题您找我。”
日子慢慢过,麻烦也渐渐化解。
菜市场的“魔术袋子”成了打卡点,居民路过都要看看发酵进度。花池里的花开得比往年艳,投诉的邻居反倒来请教“怎么堆肥不臭”。物业还专门划了块地,供大家搞“家庭堆肥实验”。
“赵总,现在阿姨们收菜叶子都要排队,说‘比跳广场舞有意思’。”项目负责人笑得合不拢嘴。
秸秆坐垫虽然没爆卖,但找到了稳定客户——喜欢手工的咖啡馆、民宿,批量采购当装饰。有位民宿老板说:“客人就爱这糙乎乎的劲儿,比机器做的有温度。”农户们的学费钱如期凑齐了。
“虎子哥,农户又编了新花样,说要给民宿做定制款。”销售负责人发来新样品,上面编着民宿的名字。
社区的“以旧换旧”火了,回收点堆成了小山。有位退休老师还开了“改造小课堂”,教大家用旧牛仔裤做笔筒、旧报纸做收纳盒,报名要排到下个月。
幼儿园的材料包恢复使用,家长代表跟着去了趟工厂,回来在群里说:“比家里洗菜还仔细,放心吧。”赵铁柱去上课时,孩子们围上来要签名,说“叔叔的材料包最干净”。
年底的总结会,开在社区的改造角。大家围坐在改好的棉垫上,手里捧着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