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541章 武庚:这下我们真是殷地安人了!

第541章 武庚:这下我们真是殷地安人了!(2/3)

形成绝对压制,才扣在手里不肯分发。

    罢了,不给就自己琢磨。

    到了封地,天高地远,还怕弄不出来?

    火药虽没指望,但锋利的铁制刀剑、雪白柔软的纸张,倒是按诸侯等级各有赏赐。

    连同详细的制造工艺流程、难点注解,也一并誊抄在纸上,分发众人。

    武王和周公旦心里明镜似的:这些东西,尤其是造纸术,拦不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便不给,诸侯们到了封地,迟早也能摸索出来。

    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大大方方给了,还能赚份感激。

    铁器亦是同理。

    那冶炼之法,本就是明朝那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太宗文皇帝朱棣,一股脑塞进评论区的。

    从战国到秦汉再到宋明,各种土法高炉、炒钢灌钢技术,详略不一地堆在那儿。

    你不给,人家多试错几次,也能成。

    但这火药,是决计不能给的。

    非是怕他们拿了便能掀翻姬周的统治。

    是怕这些刚刚获得广阔天地的诸侯们,仗此利器,互相攻伐,自相残杀。

    更怕其中冒出个志大才疏、利令智昏的蠢材,妄图提前尝尝“皇帝”的滋味。

    大周未来需要数百年筚路蓝缕,开拓经营,方才奠定后世华夏之根基,方有始皇帝一统寰宇之可能。

    若因这火药,半路杀出个没脑子的,把华夏苗裔给作没了,他姬发、他周族,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在各路诸侯看来,武王这纯属杞人忧天。

    他们个个都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绝不会玩脱。

    武王就是小气,就是怕他们威胁统治,还扯什么为了华夏的大旗。

    值得一提的是,天幕出现首日,便提及了“三监之乱”。

    于是,武王迅雷不及掩耳地将三弟姬鲜、五弟姬度、八弟姬处拿下,囚于暗室。

    当夜,姬发急火攻心,呕血不止,几乎以为大限将至。

    他深知自己若此时撒手人寰,这三个素有野心的弟弟必成祸患。

    为保江山稳固,他心一横,下诏将三人处死。

    讽刺的是,吐完那口淤血,他竟感觉胸中块垒尽去,身子骨反而一日好过一日。

    但他并不后悔。

    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旋即,他从众弟中另选了三名贤能者,前往监督殷商遗民。

    消息传到朝歌,武庚吓得魂飞魄散。

    三监之乱,另一个主角可不就是他么!

    虽说天幕提及的史书多半是周人的春秋笔法,将煽动叛乱的主谋之名扣给了他。

    但商周世仇,姬发要杀他,需要理由吗?

    何况现在还有了来自未来的正当理由。

    武庚连夜整顿部众,准备拼死一战。

    岂料,周天子使者到来,并未带来刀兵,而是带来一顿疾言厉色的斥责,历数他未来的罪状。

    旋即,使者话锋一转,传达了武王旨意:不以未来之过罪当下之人。

    只要武庚肯上书认罪,承认被裹挟,承诺永世臣服,便可既往不咎。

    管叔、蔡叔、霍叔:那我们怎么被砍了头?

    姬发:你们是自家人,清理门户,能一样吗?

    武庚虽暂时松了口气,确信武王眼下不会动他,但这根刺终究是埋下了。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斩草除根没烦恼!

    武王难道不想弄死武庚和殷商王室吗?

    非是不想,实是不能。

    周族以小博大,一波功成。

    虽得了天下,但外边有无数方国还打着殷商旗号作乱,内部也只是刚刚稳定。

    若把殷商遗民逼反,周族内部再有人趁势借机作乱。

    两周八百年?

    呵,有八十年就谢天谢地了。

    武庚深知周族所想。

    今日不杀,难保明日不杀。

    待周族实力雄厚,能彻底压服四方之时,第一个开刀祭旗的,恐怕就是自己。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谋生路。

    与殷商宗亲及不愿屈居周人之下的旧臣几经商议,武庚想到了天幕评论区一则趣谈。

    有后人言,那远在海外新大陆的印第安人,乃是殷商遗民,因时常念叨“殷地安否?”而得名。

    “后人曾说,此时,两块大陆之间是连着的。”

    “既然后人如此说,我等何不顺应天命,去那新大陆,做真正的印第安人?”

    这个理由很扯淡,但总归是个理由。

    武庚遂向武王上书,恳请准许殷商遗民远徙海外。

    武王闻言,表现得分外“震惊”与“不舍”,言辞恳切地再三挽留。

    但武庚去意已决,再三苦求。

    最终,武王“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