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419章 高昌北凉末主沮渠安周:西域流亡王的狂飙、种田与绝唱

第419章 高昌北凉末主沮渠安周:西域流亡王的狂飙、种田与绝唱(3/4)

刘宋的马屁(“看,我保存了华夏正统文化!”),又向全世界宣告(主要是西域诸国):我沮渠安周领导的高昌北凉,是根正苗红的华夏文明在西域的“分店”!汉文化和胡风(以及佛风)在这片绿洲上和谐共处,互相“充值”,为后来唐代在西域设立稳固的西州,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底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幕:凉王绝唱——柔然老铁变阎王,刚烈谢幕

    靠着权谋、种田和佛系管理,沮渠安周在高昌这片绿洲上当“大凉王”小日子过了十六年。但是!夹在北魏和柔然这两个巨无霸中间的高昌,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又像走钢丝的艺人——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他曾经借柔然的“虎威”吞并了车师,却忘了和猛兽做邻居,随时有被反噬的风险。

    公元460年,高昌王国的末日丧钟,被曾经的“老铁”柔然亲手敲响。柔然可汗吐贺真,这位昔日并肩作战(打劫)的“盟友”,敏锐地捕捉到高昌在连年折腾(打仗、饥荒、治理)后露出的疲态。“趁你病,要你命!” 吐贺真亲率两万精锐骑兵(这人数对高昌绝对是碾压级),像一阵裹着死亡气息的戈壁狂风,呼啸着扑向高昌城。史书冷冷地记载柔然“趁高昌北凉内虚”,一个“虚”字,道尽了小国在强权夹缝中挣扎求存的辛酸与宿命。

    面对铺天盖地的柔然铁骑,沮渠安周做出了人生最后一个,也是最刚烈的决定:不逃!不降!战!他拔出战刀,亲自登上城楼,率领部下打响了惨烈无比的都城保卫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震天动地,高昌的每一寸城墙都成了绞肉机。然而,勇气终究无法填平实力的天堑。城,最终还是破了。沮渠安周身先士卒,力战而死,兑现了他“大凉王”的尊严。更令人震撼的一幕被载入史册:城破之后,他麾下的数千部众,在得知国王战死的消息后,竟无一人投降求生,全部战至最后一刻,血染疆场,“竟无一人出降”!这是何等惨烈,何等忠诚!柔然人用沮渠王族的血,清洗了高昌的王座,然后随手扶立了一个听话的傀儡——阚伯周(可能和当年被赶跑的阚爽有点亲戚关系?)。存续了十六年的高昌北凉政权,连同沮渠氏在西域最后的血脉与倔强,在公元460年的血色黄昏中,轰然倒塌,烟消云散。

    第五幕:历史评价?罗生门与绿洲遗产

    沮渠安周同志的身后评价,就像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反转和争议,活脱脱一部历史“罗生门”。

    在遥远的江南水乡,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曾给他发过一张金光闪闪的“好人卡”,夸他“才略沉到,世笃忠嶷”——意思就是夸他才略深沉稳重,世代忠诚坚贞。听着很美好吧?但仔细品品,这话更像是宋文帝隔空喊话给北魏添堵的政治口号:“看!西域还有个忠心于我的好同志呢!” 水分略大。

    而在北方的胜利者北魏那里,史官们可就没那么客气了。《魏书》直接给他贴上了“反复叛降”的标签,描绘成一个朝秦暮楚、毫无节操的狡诈之徒。没办法,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北魏作为最终统一北方的王者,自然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前朝余孽”进行“精准打击”。

    那么,抛开这些带有浓重立场的“彩虹屁”和“黑水贴”,沮渠安周的历史功绩到底该咋看?咱们用事实说话。

    绝境求生,绿洲续火: 国破家亡之际,他和老哥沮渠无讳,带着残兵败将和一群拖家带口的百姓,硬是穿越了死亡之海般的沙漠,在鸟不拉屎(其实盛产葡萄)的西域角落重建了北凉政权(高昌北凉),硬生生给沮渠氏续了十六年的香火。这份在绝境中开辟新天地的魄力与坚韧,堪称十六国流亡政权中的“励志典范”。

    文明快递,汉风西渐: 在他统治的高昌时期,汉文化不仅没在西域断档,反而得到了强有力的巩固和传播。他重用汉族士人管理国家,把中原的行政管理、农耕技术带了过来;他进献中原典籍给刘宋,表面是拍马屁,实则是向西域宣示“咱这有文化”;他大力推广佛教,而当时的佛教本身就融合了大量汉文化元素(想想那些佛像的衣纹和寺庙布局)。高昌在他手里,成了汉文化、西域本地文化、中亚乃至印度文化交汇融合的“超级枢纽站”,为后来唐朝在西域设西州、搞“一国两制”(羁縻府州)铺好了深厚的文化路基。说他是西域版的“文化传播大使”,一点不过分。

    种田治国,奠基未来: 他推行的军屯民屯政策,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系统性地开发了吐鲁番盆地,把高昌从一个中原王朝的偏远边防站(郡县),实实在在提升成了一个拥有独立政权架构、具备较强经济实力(能养活军队和官员)的绿洲王国。唐代西州(高昌故地)能成为繁荣的西域重镇,安周同志早期“打下的基础,种下的田”,功不可没。

    尾声:漫天黄沙中挣扎的身影

    沮渠安周的故事,是十六国乱世末期一曲混杂着流亡者的仓惶、冒险家的孤注一掷、统治者的权谋、农垦队长的实干以及末路英雄悲怆的复杂交响乐。他像一颗被北魏风暴从河西走廊连根拔起、吹向西域的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