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秃发傉檀同志,凭借一手“糖衣炮弹”神功,兵不血刃,大摇大摆地率军开进了他梦寐以求的姑臧城!这一波操作,堪称十六国版的“空手套白狼”巅峰之作,用现代话说,就是“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并购(忽悠)案之一”,成本是些牲口,收益是一座核心大都市!奥斯卡欠傉檀一座“最佳权谋男主角”小金人!
第三幕:王冠下的暗流——高光时刻与裂痕初现(406—410年)
成功入主姑臧,秃发傉檀志得意满,准备大展拳脚。他听取了手下金牌顾问、汉人谋士宗敞的建议,展现出了英明君主的一面。
搞统战: 打破民族壁垒,搞“五湖四海唯才是举”。汉人段懿、羌人孟祎等各族精英都被他拉进了核心团队。口号大概是:“不管鲜卑汉羌,能干活就是好员工!”
抓生产: 推行“农战并修”政策。一手抓枪杆子(战),一手抓锄头(农),努力恢复被战乱破坏的经济。毕竟,打仗也是要恰饭的嘛!
兴文教: 还“文教兼设”,在姑臧城里搞起了文化复兴。一时间,姑臧城里书声琅琅(文教),城外牛羊遍地(农),军营里喊杀震天(战),好一派“和谐”繁荣的“新凉州”景象!傉檀站在城楼上,望着这片“大好河山”,估计心里已经在构思“统一河西,剑指中原”的宏伟蓝图了。
公元408年,机会(或者说考验)来了。后秦老大姚兴可能回过味儿来了,觉得当初那点马啊羊啊换走姑臧太亏了!也可能是觉得傉檀这小子在姑臧搞得太风生水起,有点不受控制了。于是派大将姚弼带着兵马,气势汹汹地杀过来,想把“凉州分公司”收回去。
没想到,秃发傉檀这次真硬气了一把!他亲自挂帅,指挥若定,居然把后秦名将姚弼给揍趴下了!这一场大胜,简直像给傉檀打了一针强效鸡血。他瞬间觉得:“天晴了,雨停了,我秃发傉檀又行了!” 立刻宣布:老子不装了!摊牌了!重新戴上“凉王”的帽子,改年号为“嘉平”!接着,立王后(折掘氏)、封百官、定制度,把王室的架子搭得足足的。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咳咳,夸张了点),总之,傉檀迎来了他人生和事业的“高光时刻”。
可惜,好景不长。表面的风光就像姑臧城头绚丽的晚霞,美则美矣,却预示不了长久的晴朗。连年征战就像个无底洞,把南凉的家底都快掏空了。“百姓骚动,下不安业”八个字,道尽了民间疾苦。老百姓心里苦啊:大王您天天搞大项目(打仗),我们小民快吃土了!
更打脸的是,就在傉檀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掌控一切的时候,姑臧城里出事了!一个叫成七儿的“小人物”,带着三百个同样不满的兄弟,振臂一呼,一夜之间竟然裹挟了数千人,在国都姑臧城里闹起了叛乱!火光冲天,喊杀阵阵。虽然这场叛乱最后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就像一面照妖镜,瞬间照出了秃发傉檀统治根基的脆弱和内部矛盾的尖锐。这脸打得,啪啪响!刚戴上的王冠,似乎有点烫头了。
第四幕:头铁赌徒的“梭哈”与史诗级“翻车”(407—414年)
如果说之前的秃发傉檀是“影帝”+“谋略家”,那么从公元407年开始,他仿佛被“凉王”帽子压坏了脑子,彻底切换成了“头铁赌徒”模式。而且,一上来就玩了个地狱难度——双线作战!
西线“均石”翻车记(407年): 他看邻居北凉的老板沮渠蒙逊(也是个狠角色)不太顺眼,亲率五万精锐(几乎是南凉的老本了),雄赳赳气昂昂地西征,打算教训一下蒙逊。结果,在均石(今甘肃张掖东)这个地方,一头撞进了沮渠蒙逊精心布置的“口袋阵”!伏兵四起,南凉大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傉檀同志估计是靠着座下宝马跑得快,才没被包了饺子。首战失利,士气大跌。
东线“阳武”惊魂记(同年): 西线的伤口还在流血呢,东边又传来噩耗!北边新崛起的胡夏国,老板是号称“游击战神”的赫连勃勃(这名字听着就不好惹)。勃勃同学发扬“趁你病,要你命”的优良传统,率领一支来去如风的轻骑兵,玩了一手漂亮的“闪电战”,突袭了秃发傉檀在阳武(具体地点有争议,应在河西东部)的部队。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史书记载傉檀是“单马奔南山”,翻译一下就是:吓得连随从都顾不上,一个人骑着马,玩命地往南山跑!有多狼狈?据说手下十几员大将当场领了便当,南凉的精锐部队几乎被报销干净。这“河西闪电战”的梦想,在赫连勃勃真正的闪电面前,碎得连渣都不剩。傉檀逃亡路上,估计内心在疯狂吐槽:“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两场大败仗,直接把南凉的血槽打空了。秃发傉檀慌了,为了加强防御(或者说困守孤城?),他下令把姑臧城周围三百里内的老百姓都强行迁入城里。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老百姓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现在连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