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387章 后凉宰相杨颖:在武将堆里念劝农经的“倒霉蛋”

第387章 后凉宰相杨颖:在武将堆里念劝农经的“倒霉蛋”(3/4)

简直是在祖宗的牌位前耍大刀——惊扰先灵,自毁长城啊!”

    这番夹枪带棒、痛心疾首还带歇后语的“咆哮式”谏言,效果拔群!喧嚣的猎场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所有随从、大臣、士兵,估计都屏住了呼吸,内心疯狂刷屏:“卧槽!老杨头真敢说!” 吕纂被当众这么一顿劈头盖脸的“输出”,面子碎了一地,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尴尬得脚趾头能抠出三室一厅。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发作,只能干咳两声,勉强挤出点“虚心”:“咳咳……爱卿言重了……这个……嗯……朕知错了。” (内心oS:死老头子,给我等着!)

    然而,帝王这种生物的“知错”,就跟沙漠里偶尔飘过的云彩一样,看着有雨,实际毛都落不下一根。回宫之后?该打猎打猎,该喝酒喝酒,杨颖那番掏心掏肺的话,估计早被他当成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了。杨老头也只能望天兴叹:老板这“酒”,看来是醒不了了!

    3. 治国之道:在“虎狼窝”里念“劝农经”的倔老头

    在崇尚“砍人就是生产力”、“扩张才是硬道理”的后凉“虎狼窝”里,杨颖的治国理念显得格外“清奇”又格格不入,但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经济上主打“劝课农桑”:杨老头心里门儿清:河西走廊那地方,本来就穷山恶水(相对而言),再不好好种地,大家喝西北风打仗去啊?农业,那是国本的国本!兵源、粮草、物资,全指着地里刨食呢!所以他坚决反对老板们动不动就“劳师远征”,把老百姓当牲口使,耗尽民力的败家行为。他的奏章里,充满了“春耕”、“秋收”、“赋税宜轻”、“民力宜惜”这类在武将们看来“婆婆妈妈”的词儿。

    军事上坚持“伺衅而动”:杨颖不是和平主义者,他也知道拳头硬的重要性。但他主张的是“精准打击”,是“性价比战争”。他认为打仗得看准时机,最好是等敌人自己内部闹矛盾、闹饥荒、闹分裂了(“衅”),咱再瞅准机会,雷霆一击,用最小的代价换最大的战果。坚决反对为了面子或者单纯手痒就去“穷兵黩武”,打那种毫无意义的消耗战。这思路,放现代就是典型的“猥琐发育,别浪”和“机会主义”。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在一群整天嚷嚷着“砍他丫的”、“抢他娘的”的凉州猛男中间,杨颖这位宰相大人,天天苦口婆心地念叨着“要种地”、“要省钱”、“要等机会”…… 这场景,充满了荒诞的喜剧感。估计在那些将军们眼里,杨老头就像个闯进了土匪窝的老学究,天天捧着本《论语》念叨“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 道理都对,说得也挺好,就是……就是跟这土匪窝的气质,它不搭调啊!您老这“劝农经”,念给这群只认刀把子的丘八听,不是对牛弹琴嘛?

    三、长安落日:螳臂终难挡历史车轮,宰相沦为“长安漂”

    杨颖的苦口婆心、据理力争,乃至黑色幽默式的死谏,就像螳螂试图举起臂膀阻挡狂奔的战车。后凉这艘在惊涛骇浪中本就千疮百孔的破船,在吕纂和他继任者吕隆这对“卧龙凤雏”的轮番“掌舵”下,加速驶向了名为“灭亡”的礁石。

    神鼎三年(公元403年),后秦的“拆迁大队长”姚硕德,率领着大军,黑压压一片直扑后凉国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城下。那阵势,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城里啥情况?粮食吃光了,援兵?想都别想!人心惶惶,连耗子都想搬家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杨颖这位老宰相,纵有千般计谋,万般不甘,面对这绝对的力量碾压,也只能徒呼奈何。

    末代老板吕隆,一看这架势,得,打是打不过了,跑也跑不了。为了保住小命(可能还有家族血脉),他选择了最屈辱的一条路:投降!签城下之盟!投降条件里,除了割地称臣,还有一条特别扎心:后凉原来的“文武重臣”及其家属,统统打包,作为“高级人质”,遣送到后秦的都城长安去!这名单上,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杨颖。与他同行的“难友”,还有慕容筑等五十多家后凉的高官显贵及其家眷。昔日风光无限的“四府佐将”之一,瞬间沦为“长安人质团”VIP成员。

    在通往长安那漫漫的黄沙古道上,车队缓缓前行。杨颖坐在车里(或者骑着老马),回头望向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姑臧城垣。那一刻,他心中是何滋味?是悲叹一生心血付诸东流?是嘲讽这乱世轮回的荒诞?还是对自己这只“螳螂”终究无力回天的深深无奈?史书没有记载他的表情,但那个回望的身影,必然充满了历史的苍凉与沉重。

    抵达长安后,作为“高级人质”,待遇可能比普通囚徒好些,不至于住大牢,但“寄人篱下”、“行动受限”、“时刻被监视”是免不了的。昔日的宰相威仪、朝堂风采,统统成了过眼云烟。他就像一件被缴获的、失去了价值的战利品,被随意安置在长安城的某个角落。他的政治生命,随着后凉的彻底灭亡,画上了一个仓促而悲凉的句号。史书对他最终结局的记载,如同投入水中的一粒小石子,只留下几圈微不可查的涟漪,便彻底消失——“不知所终”。一个曾试图在乱世中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