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古功高震主者危。慕容垂的赫赫战功,非但没换来鲜花掌声,反而成了催命符。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这位太后据说一直看慕容垂不顺眼)一合计:这老小子威望太高了,留着太危险!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构陷大戏上演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慕容垂瞬间从国家英雄变成了“头号通缉犯”。
刀都架脖子上了,慕容垂面临人生最艰难抉择:是引颈就戮,还是跑路?他看看身边年幼的儿子,想想慕容评那阴险的嘴脸,长叹一声:“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慕容垂带着少数心腹和家人,上演了一出“邺城大逃亡”,目标——投奔前秦天王苻坚。从国家柱石到流亡者,这反转,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
四、前秦“高级打工仔”与“金刀计”的惊魂时刻
慕容垂逃到前秦,受到了老板苻坚的热情接待。苻坚这个人,出了名的爱才(或者说有点理想主义的“民族大融合”情怀),看到慕容垂这种顶级人才来投,高兴坏了,直接给高官厚禄,待遇优厚。慕容垂在前秦,暂时过上了安稳的“高级打工仔”生活。
但是,前秦的“头号军师”王猛(一位堪比诸葛亮的牛人)可不这么想。王猛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慕容垂绝非池中物,是条“养不熟的龙”,留着迟早是心腹大患。于是,王猛精心设计了一个堪称十六国时期“顶级权谋剧本”的陷阱——金刀计。
剧本——道具: 慕容垂随身佩戴的一把金刀(类似信物);演员: 王猛收买了慕容垂一个非常信任的亲信,叫金熙;剧情: 王猛率军出征时,特意请求让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做参军(随军参谋),大军开拔后,金熙拿着那把金刀,冒充慕容垂的使者,找到慕容令,声情并茂地传达“父命”:“儿啊!老爹我在长安听说苻坚和王猛对我们父子起了杀心!此地不可久留!我找机会先溜了,你也赶紧找机会跑路回前燕故地吧!见此金刀如见父,速走!”(大意如此)。效果: 慕容令一看老爹的贴身金刀,再听这“内部消息”,深信不疑。趁着夜色,真的就跑了!跑回前燕故地去了!
消息传到长安,慕容垂瞬间吓尿了!儿子叛逃,这还了得?苻坚肯定以为是自己指使的啊!百口莫辩之下,慕容垂也选择了最本能的反应——跑!结果没跑多远就被前秦的追兵逮了回来。
生死关头,苻坚的表现堪称“史上最宽容老板”。他把惊魂未定的慕容垂叫到跟前,不但没杀他,反而安慰道:“老慕容啊,别怕!你们家国失和,你才来投奔我,这是信任我啊。你儿子心念故土,想回去看看,这也是人之常情嘛!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咱不能怪他,更不会因此牵连你!”(“卿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心不忘本,犹怀故土,人各有志,不足深咎。”)苻坚这番话,放在那个视背叛如家常便饭的乱世,简直是泥石流中的一股清泉!慕容垂感动得老泪纵横(估计也吓得不轻),对苻坚的感激之情达到了顶峰。王猛这招毒计,竟然被苻坚的“圣母光环”给化解了!王猛估计气得直跺脚。
五、淝水风起,白发翁的“再创业”时机成熟
时间来到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自信心爆棚,集结了号称百万的大军,挥师南下,意图一举荡平东晋,完成统一大业。结果,着名的淝水之战上演了。东晋谢玄、谢安叔侄以少胜多,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骚操作,把前秦大军打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苻坚本人身中流箭,狼狈北逃。
这场史诗级的大败,像一记重锤,把看似强大的前秦帝国砸得粉碎。帝国版图瞬间崩解,北方大地再次陷入群雄逐鹿的“战国模式”。权力的真空出现了,野心家们摩拳擦掌。
慕容垂当时正负责护送惊魂未定的苻坚北返。行至渑池(今河南渑池),慕容垂那颗沉寂已久的雄心,开始随着北方的寒风猛烈跳动。他敏锐地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创业”气息——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他立刻向惊弓之鸟般的苻坚请示:“老大,你看现在这情况,北边那些地方听说咱打了败仗,人心惶惶,怕是要造反啊!我熟悉那边情况,让我带着诏书去安抚安抚吧?”(“北境之民,闻王师不利,恐生异动,臣请奉诏抚慰。”)
惊魂未定的苻坚,哪还有心思细想?只想快点回安全的老巢,于是大手一挥:“准了!” 慕容垂心中暗喜,表面不动声色,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告别了这位曾对他有“不杀之恩”的前老板。这一别,是君臣之别的终点,也是慕容垂“再创业”征途的起点。历史的车轮,再次被这位白发老人撬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六、邺城举义:七十岁“创业团队”的誓师大会
慕容垂带着队伍,很快抵达了河北重镇邺城。此时镇守邺城的,是苻坚的儿子苻丕。苻丕可不傻,看着慕容垂带着兵过来,心里直打鼓:这老家伙,该不会是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