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雷总,”斯宾塞开口,中文还算流利,但带着浓浓的伦敦腔,语气听不出喜怒,“说实话,我对贵公司在短短一周内能从一堆废旧单车和……垃圾里变出符合我们基础功能要求的样机模型,感到十分……惊讶。当然,仅仅是模型。”他强调着“模型”二字,然后话锋陡然转冷,“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我们在初步检查贵方昨日提交的技术要点说明时发现的巨大风险!”
他身后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眼神锐利的中年白人律师上前一步,打开手中的文件夹,语气刻板地念道:“贵方在核心支撑结构设计上,尤其是这个采用共享单车主梁加固的创新方案以及相关的多齿轮联动扭矩转化结构,与特斯拉在北美及欧盟持有的‘高载荷集成式充电支架系统’专利(专利号xxxxxx)高度疑似。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构成了专利侵权意图!”
这顶帽子扣得不谓不重!在场几位年轻的工程师脸色瞬间变了。苏采薇眼神微冷,刚想上前据理力争,一只沉稳的手轻轻搭在她小臂上拦住了她。正是雷宜雨。
“呵,”雷宜雨笑了,不是愤怒,更像是一种猫抓耗子般的戏谑,看向斯宾塞,“斯宾塞先生,谈生意之前,考你个脑筋急转弯怎么样?”
斯宾塞皱眉:“雷总,现在是谈论严肃知识产权问题的时候!”
“不耽误,”雷宜雨慢悠悠地踱到样机旁,指着那嵌入共享单车大梁的特殊加固结构,“你说它像你们的专利?那我倒要请教了。你们的专利描述的那个系统,是不是用了昂贵的碳纤维强化支架,通过复杂的模块化拼接来解决高强度支撑和重量问题?”
斯宾塞和他身后的工程师都不自觉地点头,专利描述确实如此,这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成本高昂但效果拔群的设计。
“所以问题来了,”雷宜雨摊手,笑容扩大,“一辆用了十年、风吹雨淋的破单车大梁,除了钢就是铁,能值几个钱?我这方案的核心,是用‘废物利用’的极低成本加上独门的‘老吴头儿加固秘法’——喏,就那位老工匠的活儿,”他朝正拿着焊枪在附近焊东西的老吴努了努嘴,“才把这废铁疙瘩变成了堪比顶级材料的承重主力!它解决高强度支撑的思路,根本上是‘化腐朽为神奇’,从原理上就跟你们那个‘高科技堆料’的昂贵方案是两条道!你说它是专利侵权?那就像是有人拿金子造了个碗盛饭,我用泥巴捏了个瓦罐也盛了饭,你就说我的瓦罐侵犯了你金碗的形状专利?”
“噗……”围观的几个中方工程师没忍住笑出声来。连特斯拉团队里几个技术员也绷不住嘴角上翘。雷宜雨这比喻太绝了,粗暴又接地气,直指核心——技术方案的实现路径和出发点完全不同,根本构不成侵权!
斯宾塞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雷宜雨这套“土洋结合”的歪理,粗鄙却难以立刻反驳。那律师还想开口,雷宜雨却不给他机会。
“至于你说的那个多齿轮联动扭矩转化结构……”雷宜雨直接走到旁边那堆没来得及清理的报废单车零件旁,弯腰随意扒拉了几下,竟真的从里面找出一根老式自行车的链条和几个大小不一的链轮盘。“看见没?这就是灵感来源!单车的链条传动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扭矩传递和变速系统,我们只是把它放大并优化,应用到不同的工作领域。这算抄袭?那我问问在座的各位,人类发明轮子用了,别人再用轮子都要给专利费了?共享单车几千万辆在路上跑的设计都没人说侵权,怎么我回收重造个桩子,就变成剽窃你们的专利了?这道理,走遍天下也说不通!”
苏采薇顺势上前,声音冷静而清晰:“斯宾塞先生,雷总说得非常明确。我们的方案灵感来自废旧共享单车的现有结构,是极端环境下的就地取材再利用创新。核心技术在于通过独特的力学重构使废旧材料达到甚至超出新材料的性能标准。这与贵方在全新材料领域的设计专利在原理、实现路径和技术价值取向上存在本质区别。相关的技术解构分析和现有市场案例支持文档,我们的技术团队在提交前已经详细整理过,如果贵方还有质疑,可以随时在技术层面进行深度探讨,而不是在谈判桌上轻率地抛出‘专利侵权’这种破坏合作氛围的指控。”她的话语滴水不漏,既摆明了立场,又暗暗指责了对方不专业。
雷宜雨接着苏采薇的话,又慢悠悠补了一句,眼神却锐利地刺向斯宾塞:“而且吧,斯宾塞先生,真要较真讲知识产权……我们车上覆盖的那层‘金鳞甲’(铈粉涂层),刚刚通过了奥组委的极限验证,它带来的防护性能和独特的自我修复机制,在新能源汽车外壳上能有多大想象空间,您心里没点儿数吗?”
“金鳞甲!”这个词像是一根针,瞬间刺得斯宾塞和他身后的技术高管们眼神一亮。他们这次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评估这涂层技术的价值!特斯拉在追求极致充电效率的同时,车身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核心竞争力。一个通过奥运严苛验证的、具有主动修复能力的新涂层,其商业价值无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