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叙述语言也深刻地表达了情感。对大观园景色的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呈现,更蕴含着人物的情感。贾宝玉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相处的时光,景色描写充满生机与欢乐,表达出他对这种纯真生活的喜爱与眷恋。而当贾府逐渐衰败,大观园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景色描写变得萧瑟凄凉,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无奈与悲伤。《红楼梦》的叙述语言,以其优美细腻的特点,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氛围,深刻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的独特魅力。
(20)重要象征物的寓意
在《红楼梦》中,通灵宝玉、金锁、风月宝鉴等象征物寓意深刻,对人物命运和主题有着强烈的暗示。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衔之物,它象征着贾宝玉的灵魂与命运。这枚宝玉来历不凡,本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经僧道点化后幻化成通灵宝玉。它代表着贾宝玉的独特与不凡,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然而,宝玉虽生于富贵之家,却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正如这通灵宝玉虽珍贵无比,却在尘世中历经种种磨难。通灵宝玉的丢失与找回,也与贾宝玉的命运起伏紧密相连,预示着他最终的出家,脱离尘世的结局。它暗示了贾宝玉在封建礼教束缚下,虽身处繁华却内心痛苦,渴望自由解脱的命运,同时也反映了作品对封建制度下人性压抑的批判主题。
金锁则是薛宝钗的重要象征。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相对应,构成了所谓的“金玉良缘”。金锁象征着封建家族对婚姻的安排与期望,代表着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规范。薛宝钗一直恪守封建礼教,她与金锁的契合,暗示了她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无奈与顺从。金锁与通灵宝玉的“缘分”,虽促成了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姻,却并非二人真心相爱,最终导致了三人的悲剧结局。这一象征物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强化了作品中爱情悲剧与封建礼教批判的主题。
风月宝鉴是一面神奇的镜子,正面照出美女,反面照出骷髅。它象征着世间的虚幻与无常,警示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贾瑞因沉迷于风月宝鉴正面的美女,最终丧命,这一情节暗示了人性的贪婪与欲望会导致自我毁灭。风月宝鉴也暗示了贾府表面的繁华如镜中美女,看似美好,实则虚幻,背后隐藏着衰败的危机。它对作品主题的暗示在于,提醒人们要透过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要沉迷于尘世的繁华与欲望,从而深化了作品对人生无常和封建家族兴衰的思考。
这些象征物通过独特的寓意,巧妙地暗示了人物命运,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使《红楼梦》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21)象征手法对作品内涵的深化
《红楼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象征手法使作品的主题表达更为深刻。以通灵宝玉、金锁、风月宝鉴为例,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暗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以及人生的虚幻无常等主题。这些象征物将抽象的主题具象化,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对封建社会种种弊病的批判。例如,金锁所代表的“金玉良缘”,象征着封建家族为了利益而牺牲个人爱情的婚姻模式,使读者深刻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从而深化了作品对封建制度批判的主题。
象征手法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通灵宝玉与贾宝玉的紧密联系,凸显了他的叛逆与纯真,以及在封建环境中的挣扎;金锁则强化了薛宝钗理智、世故且顺从封建礼教的形象。这些象征物如同人物性格的标签,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读者通过象征物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走向,如从风月宝鉴对贾瑞的影响,可看出他的贪婪与愚蠢,进一步丰富了这一人物形象。
象征手法还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风月宝鉴所营造的神秘、虚幻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这种氛围的渲染,使读者更容易沉浸于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与人物同喜同悲。同时,象征物之间的相互呼应,如通灵宝玉与金锁的“金玉良缘”,构建起一个复杂而紧密的象征体系,使作品的结构更加严谨,艺术感染力更强。
《红楼梦》中的象征手法通过深化主题、丰富人物形象和增强艺术感染力,让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写实与虚构的融合
(22)真实描绘社会生活
《红楼梦》以细腻入微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封建社会生活画卷,其中对家族内部矛盾与社会阶层差异的刻画尤为深刻。
在家族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贾府作为封建大家族的典型代表,主子与主子之间,为了权力、地位和财富,明争暗斗。例如,邢夫人与王夫人,表面上维持着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