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甄费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1.故事引子的功能
在《红楼梦》里,甄费扮演着故事引子的关键角色,巧妙地引出了贾雨村、英莲等主要人物和一系列故事情节。
故事开篇,甄费的形象率先映入读者眼帘。他居住在姑苏城阊门外,生活闲适,是当地的乡宦望族。一日,他在书房闲坐,梦遇一僧一道,听闻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奇缘,以及通灵宝玉的故事,这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奇幻的基调。
甄费与贾雨村的相遇,更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贾雨村当时穷困潦倒,寄住在葫芦庙中。甄费赏识他的才华,慷慨资助他进京赴考。贾雨村得此助力,踏上仕途,后来成为应天府尹,从而引出了英莲被拐、薛蟠打死人命等一系列案件,展现了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复杂。
英莲作为甄费的女儿,她的命运也是故事的重要线索。元宵节英莲被拐,不仅让甄费的生活陷入痛苦和绝望,也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英莲被卖入薛家,改名香菱,她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命运。
甄费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贾雨村、英莲等主要人物串联起来,为《红楼梦》宏大的故事画卷拉开了序幕,引导读者逐步走进那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世界。
2.主题暗示的意义
甄费的故事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暗示了《红楼梦》兴衰无常、人生如梦的主题,与书中其他情节相互呼应,共同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甄费原本是当地的乡宦望族,家庭和睦,生活富足,每日过着观花种竹、酌酒吟诗的闲适生活。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女儿英莲的丢失,让他的家庭失去了欢乐和希望;家宅火灾又使他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从富足走向贫困;投奔岳父封肃后,还遭受了欺骗和侮辱,最终心灰意冷,选择出家。这种从兴盛到衰败的巨大转变,深刻地体现了兴衰无常的主题。
在《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命运也是如此。贾家、史家、王家和薛家曾经权势滔天、富贵荣华,但最终都走向了衰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兴衰的变化。甄费的故事与四大家族的命运相互映照,共同揭示了世间万物都无法逃脱兴衰更替的规律。
同时,甄费的经历也暗示了人生如梦的主题。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后,听到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顿时恍然大悟,看透了世间的名利、爱情、亲情等都是虚幻无常的。这与书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曲子相呼应,暗示了书中人物的命运都是注定的,如同一场梦一般,繁华过后终成空。
甄费的故事通过自身的兴衰变化,暗示了《红楼梦》兴衰无常、人生如梦的主题,与书中其他情节紧密相连,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悲剧色彩。
3.结构线索的价值
甄费在《红楼梦》结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线索角色,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各个情节和人物,使故事更加连贯和完整。
故事起始,甄费梦遇一僧一道,听闻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前世奇缘以及通灵宝玉的来历,这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奇幻的神话背景,也引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
甄费与贾雨村的交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资助贾雨村进京赴考,让贾雨村得以进入官场。贾雨村后来在应天府处理英莲的案件时,徇私枉法,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官场的黑暗,还进一步加深了甄费的悲剧命运。同时,贾雨村的仕途经历也与贾府等家族的兴衰紧密相连,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脉络。
英莲作为甄费的女儿,她的命运也是故事的关键线索。英莲被拐后,历经磨难,最终进入薛家,改名香菱。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也与金陵十二钗等人物的命运相互呼应。
甄费在经历一系列变故后选择出家,这一结局象征着他对尘世的超脱,也暗示了书中人物命运的无常。他的故事贯穿始终,将神话与现实、家族兴衰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使《红楼梦》的结构更加严谨,情节更加丰富,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领略这部巨着的魅力。
七、甄费形象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
1.文化内涵的挖掘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甄费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道家的出世思想和儒家的道德观念。
道家追求顺应自然、逍遥自在,主张超脱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甄费的生活方式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他身为乡宦,却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每日沉浸于观花种竹、酌酒吟诗的闲适生活中,远离世俗的纷争和喧嚣,宛如生活在一个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