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肃趋炎附势的行为不仅让人感到厌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放弃尊严和道德,成为了权力和财富的奴隶。这种行为在当今社会中也依然存在,提醒着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权势和利益所迷惑。
3.欺软怕硬
封肃欺软怕硬的性格特点,在他对不同地位人物的态度上体现得十分明显,尤其是他对甄士隐和贾雨村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落魄的女婿甄士隐,封肃展现出了十足的“硬气”。甄士隐本是乡宦人家,遭遇女儿丢失、房屋被烧的变故后,无奈投奔封肃。此时的甄士隐身无分文,处于人生的低谷。封肃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同情和帮助,反而嫌弃他是个累赘。他在言语上对甄士隐冷嘲热讽,在行动上更是百般算计。趁甄士隐“不惯生理稼穑”,封肃“半哄半赚”地骗取他的钱财,使得甄士隐的生活愈发艰难。封肃仗着甄士隐的落魄和无助,肆意地欺负他,完全不顾及翁婿之间的情分。
然而,当面对有权有势的贾雨村时,封肃却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贾雨村原本是个穷书生,后来考中进士,做了太爷。当官府传唤封肃,他得知是贾雨村派人来找时,瞬间变得战战兢兢。原本在甄士隐面前的嚣张气焰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谄媚和讨好。他对贾雨村的要求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违抗。当贾雨村想娶娇杏做二房时,封肃喜出望外,巴不得立刻去奉承。他完全不顾及娇杏的感受,也不考虑甄家的颜面,只为了能讨好贾雨村,从中获取利益。
封肃这种欺软怕硬的行为,反映出他内心的懦弱和自私。他只敢在比自己弱小的人面前耍威风,一旦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就立刻卑躬屈膝。在他的价值观里,权力和财富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谁有权力和财富,他就去讨好谁;谁落魄无助,他就去欺负谁。
这种性格特点也让封肃成为了一个令人厌恶的角色。他的行为不仅伤害了甄士隐的感情,也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情。在现实生活中,像封肃这样欺软怕硬的人也并不少见。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封肃欺软怕硬的性格特点,是《红楼梦》中对人性丑恶的一种深刻揭示。通过这个角色,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弱点,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善良和正直,不做欺软怕硬的人。
三、封肃行为的原因剖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封肃的行为和性格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世态炎凉、风俗人情如同无形的大手,塑造了他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丑恶嘴脸。
在《红楼梦》所描绘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权力和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人们普遍崇尚权势和金钱,对有钱有势者趋之若鹜,对落魄贫穷者则冷眼相待。封肃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然也深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他看到女婿甄士隐从富足走向落魄,便立刻改变了态度,嫌弃和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看来,甄士隐失去了财富和地位,就不再有利用价值,反而成了自己的负担。而当他得知贾雨村成为太爷后,便毫不犹豫地去攀附,因为他明白,与权贵结交能够为自己带来好处。
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助长了封肃的不良行为。在那个时代,亲情和友情往往被利益所取代,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封肃在对待甄士隐时,完全不顾翁婿情分,半哄半赚地骗取他的钱财,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并不罕见。人们普遍认为,在利益面前,亲情和道德是可以被忽视的。封肃的行为正是这种社会风俗的体现。
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使得封肃缺乏安全感,从而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的保护。在那个时代,社会秩序不稳定,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封肃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深知自己的力量渺小,无法抵御外界的风险。因此,他希望通过攀附权贵来获得保护,确保自己的生活安稳。当他得知贾雨村成为太爷后,便认为找到了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于是竭尽全力去讨好他。
社会环境对封肃的行为和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态炎凉、风俗人情以及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欺软怕硬的世俗小人。通过封肃这个角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
2.个人利益的考量
封肃的种种行为,归根结底是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考量,在甄士隐托买房产和贾雨村纳娇杏为妾这两件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甄士隐家遭遇变故后,带着妻子投奔封肃,并将折卖田庄的银子交给封肃,托他买些房产度日。封肃看到这笔银子,心中的贪欲瞬间被点燃。他深知甄士隐“不惯生理稼穑”,不懂得如何打理钱财和购置产业,这便成了他谋取私利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