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 第120章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第120章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9/9)

百二十回与前文在主题思想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继续深化了人生无常、命运轮回、封建社会腐朽等主题。例如,贾宝玉出家、贾府衰败等情节与前文的伏笔和暗示相呼应,体现了曹雪芹一贯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深度。此外,一些红学研究者通过对曹雪芹的创作习惯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认为第一百二十回中的诗词、对话等语言表达具有曹雪芹作品的典型特征。

    然而,高鹗、程伟元续写说在学界更为普遍。乾隆五十六年(1791 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红楼梦》,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萃文书屋藏板”,世称程甲本。次年又大量改动前八十回文字情节,再次出版,世称程乙本。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第一百二十回也包含其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文本风格上看,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存在一定差异。前八十回的语言更加细腻、含蓄,充满了诗意和韵味;而后四十回的语言相对较为直白、平实。其次,在情节逻辑方面,后四十回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贾府的衰败过程过于仓促,一些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此外,高鹗在续写时可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和自身创作能力的限制,导致后四十回在艺术价值上略逊于前八十回。

    作者争议对《红楼梦》研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这种争议促使红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红楼梦》进行深入探讨,推动了红学研究的发展。例如,考证派学者通过对版本、文献等资料的研究,试图还原《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和作者情况;评点派学者则更加关注文本本身的艺术价值,分析不同作者观点下作品的优劣。另一方面,作者争议也给读者带来了困惑,不同的作者观点可能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但无论第一百二十回的作者是谁,《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都值得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欣赏。

    3.对红学研究的启示

    ·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第一百二十回提醒红学研究需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从文本内部来看,要注重前后情节的呼应和逻辑关系,像太虚幻境判词与人物结局的对应,这启示研究者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伏笔和暗示,以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不能忽视外部因素对作品的影响,如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例如,贾雨村的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这就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气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考证派的实证研究、评点派的文学鉴赏以及索隐派的寓意探寻,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红楼梦》。

    · 主题挖掘的深度拓展:此回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为红学研究在主题挖掘方面提供了方向。人生无常、命运轮回、封建社会腐朽等主题在这一回中得到进一步强调。研究者可以从这些主题出发,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比如,通过分析贾宝玉出家、贾府兴衰等情节,研究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及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挣扎。同时,还可以关注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人生无常与命运轮回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反映封建社会的本质。

    · 人物形象的立体解读:第一百二十回对人物结局的交代,有助于红学研究对人物形象进行更立体的解读。每个人物的结局都与他们的性格、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例如,袭人嫁给蒋玉菡,体现了她务实的性格和在现实面前的无奈选择;宝钗独守空闺,反映了她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悲剧命运。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结局,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发展,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

    · 版本研究的重要性:第一百二十回的作者争议凸显了版本研究在红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在内容和情节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研究者需要对各种版本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以确定最接近原着的版本。同时,版本研究也有助于了解《红楼梦》的传播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时期读者和创作者对作品的影响。

    · 未来红学研究方向:未来红学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红楼梦》与其他文学作品、文化现象的比较研究,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对《红楼梦》主题和人物的解读也可能会有新的视角和观点。可以结合当代社会问题,挖掘《红楼梦》的现实意义,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