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 > 第208章 大吉之物

第208章 大吉之物(2/3)

一律调至京师,听候调遣。”

    “至于此次领军出征倭国的人选……”说到这里,老朱忽然停住话头,表情严肃地扫视众人。

    在场文武百官均是一怔,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突然间,老朱想起之前早朝时提议让朱政统兵的事。

    此事因李善长等人的强烈反对未能施行,如今再次提起,他脸色微变,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今日李善长并未到场,朱政却意外地被老朱带在身边,甚至参与了国之大祭。

    众人猜测,这是否意味着老朱仍未放弃自己的想法,坚持让朱政统兵?

    众人愈发紧张,越想越觉得此猜测属实。

    文官们只能无奈摇头,尽管他们并不认同,但没有李善长在前方支撑,他们也不敢轻易违背老朱的意思。

    而淮西武将如傅友德、王弼等人则态度坚决,他们与李善长商议后达成共识:若老朱坚持,他们必会全力反对,绝不会退让。

    此时,傅友德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心照不宣地决定,无论李善长在不在场,他们都会强硬反对。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老朱并未继续讨论征倭统帅之事,而是似突然想起什么般说道:

    “对了,差点忘了还有件事!”

    随后,在朱标及文武百官疑惑的目光中,老朱面无表情地示意旁边的刘和,说道:“宣旨吧!”

    “诺!”

    刘和迅速回应,随即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站到众人面前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有韩国公李善长,倚仗开国元勋身份,骄纵不法,勾结党羽,行为悖逆奸恶!

    其子李鸾更是仗势欺人,横行霸道,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朕早已查实其诸多罪行,将其拘捕入狱。

    然而李善长不仅未加约束,竟还包庇隐瞒,欺瞒朝廷。

    念及他早年追随左右,鞍前马后,助建基业,本欲宽恕其过。

    未曾想此人不知悔改,愈加嚣张。

    经查实,他与罪臣胡惟庸狼狈为奸,密谋不轨,意图谋反作乱!

    现有李鸾及其家奴李大的供述,证据确凿,罪无可逭。

    即刻赐死李善长,满门抄斩,剥夺其爵位田产,并将其罪行记录于《昭示奸党三录》,昭告天下,钦此!

    宣旨后,刘和迅速收起圣旨退出。

    全场文武百官,包括朱标在内,无不震惊失色。

    连朱政也微微一愣。

    此时,

    农田边寂静无声。

    众人目瞪口呆,难以置信老朱竟下达如此严厉的旨意,赐死李善长并满门抄斩。

    要知道,李善长是开国元勋之一,功绩堪比萧何!与之齐名者,仅有中山王徐达、常遇春!连被誉为“赛张良”的刘伯温都稍逊一筹。

    毕竟李善长是最早追随老朱的重要谋士。

    淮西老乡老朱,无论爵位、地位还是资历,都远超刘伯温。

    李善长不仅是淮西功臣中的领袖,更代表着庞大的利益集团。

    然而,这位德高望重、位列群臣之首的人,却遭老朱赐死。

    大家听说锦衣卫包围韩国公府,带走李鸾之事,还以为老朱已放过李善长,既往不咎。

    为何现在又旧事重提?

    许多人认为,即使老朱一向果断,面对地位崇高的李善长,也会有所顾虑。

    因此才未痛下杀手。

    但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误解!

    老朱毫无顾忌,说赐死就赐死。

    依旧是那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洪武皇帝。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给出的罪名竟是“胡惟庸余党”。

    李善长被指控图谋不轨、谋反作乱,这简直荒谬至极!胡惟庸早已身死多年,哪还有什么余党?这分明是强加罪名!

    难道皇帝真的独断专行至此,仅凭莫须有的罪名就要杀害国之重臣?满朝文武怎能心服?天下百姓又怎会认同?史书如刀,难道他不怕留下千古骂名?

    蓝玉、傅友德、王弼等淮西武将闻言无不震惊。

    皇上此举显然不念旧情,毫无顾忌。

    那接下来该轮到他们了吧?

    此念头一出,淮西诸将瞬间感到一阵头皮发麻,浑身战栗,满是惊惧。

    朱标亦是骤然变了脸色。

    他虽深知父皇心意,但也明白,任命朱政为征倭主帅之举触怒了李善长等人,招致强烈反对,这让父皇心生不满。

    若非如此,上次早朝时他也不必站出来调和气氛,生怕父皇盛怒之下真会动杀机。

    然而今日,他极力劝阻却无济于事,父皇依旧对李善长等人紧咬不放,手段竟如此激烈,实在令人费解。

    即便父皇有意扶持朱政在军中的地位,也应有其他更温和的方式,何必搞得这般血腥,岂不是自毁名声?此举未免过于鲁莽。

    思及此,朱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