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 第724章 于礼不合

第724章 于礼不合(1/3)

    大殿里。

    看着关于骊山工程的报告,嬴政久久没有说话。

    骊山工程,在取消徭役改为工人之后,最少时都有上千人,一到了农闲时节可能上万人——相应的,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他给秦国解决了上万的就业,如果再算上其他的石料开采、运输等工作,那这一个工程所带动的经济就更多了。

    毫不夸张的讲,如今的内史地区之所以发达,除了因为有首都咸阳和许多工厂外,骊山工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但它的耗费也是极其惊人的,一个临时工每月最少一百钱,上万人是多少?

    去年一年,骊山工程相关的总耗费达超过千万钱,而去年一年工部总花费才七千多万。

    幸好,三大行旗下的商铺和工厂的开销是他们自己负责,只是需要向工部登记,如果不是因为三大行能自力更生,工部恐怕早就垮了。

    仅从这一点就能直观的感受到造大工程有多费钱。

    今年,随着入蜀道路即将进入难度最大的阶段,工部已经好几次向财部和廷会申请追加预算了。

    李斯考虑了许久,他觉得骊山工程可以稍微放缓一点。

    嬴政没有第一时间否决。

    他理解李斯和底下官员的想法,缺钱的情况下,自己又还年轻,把骊山稍微放一放也不是不行。

    只是这个提议,也只有李斯敢来和自己说了。

    “太子看过吗?”

    “父王,儿臣看过了。”

    “你觉得如何?”

    扶苏欲言又止,凭心而论,他不应该说这件事的。

    因为君王继位后就开始修陵墓,是一种政治正确,自己现在还只是小胳膊小腿,万一和父王想法相背,那岂不是自找苦吃?

    “直接说!”嬴政催促道。

    扶苏一咬牙:“我支持李廷会。”

    “理由。”

    “父王不需要靠这种所谓的陵墓来彰显功德,经济发展也不需要以君王个人为中心,把钱放到更需要的地方才是好事。”

    嬴政笑了一下:“你倒是说得轻巧。”

    虽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别说陵墓,以他这辈子注定能完成的功绩,他就算是随便找个坑埋了,几千年后那小土包照样是国家级保护文物!

    可有时候,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于当代人的悠悠众口。

    尤其是在秦国开始照顾百姓舆论的现在。

    嬴政闭上眼,想了许久。

    停,暂时不能停;但确实花费有点太大,可以稍微缓一缓。

    总得来说,有点缺钱。

    要不,再砍几个商人和贵族?

    嬴政开始回想自己上次去后世的经历,那一天一夜他全程没睡,囫囵吞枣般的记下了后世的许多规章制度和事例,目的不就是期望在这种事上能给自己一个参考吗?

    想了会,他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嬴政说:“咸阳周围有七个县城,算是拱卫咸阳的屏障,那如果再建一个呢?”

    “把骊山陵墓工程变一变,陵墓主体不动了,以它为中心建一座新城,把它当成城市中心公园就是。”

    “既可以缓解若干年后咸阳的人口压力,也能继续发挥它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还能让许多商人的力量参与进来缓解国库压力,当然,这最后一点需要廷会仔细斟酌。”

    扶苏皱着眉头思考。

    但李斯却宛如听到了什么不敢相信的话一样,愣了一下后才赶忙道:“不可!”

    “有何不可?”

    “大王,君王陵墓自古以来就是王室重地、朝廷禁区,更是历代先王们的安息之所,岂能把它以公园或者城市来论?如此一来,君王威严何在?”

    嬴政停顿了一下,恍然大悟:“对啊!”

    李斯悄悄松了一口气。

    “我怎么只想到了我的陵墓?还有历代先王啊!”

    李斯:“???”

    “百姓不是本就没什么娱乐活动吗?照看王室陵墓的人手少说也有近万,每年花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何必养这么多呢?只留下核心区域不就行了?或者开门票,和郢城的楚王室宗庙公园一样,百姓若想看还能给朝廷加笔收入……”

    听着嬴政滔滔不绝的说着,李斯满脑袋只有一个想法。

    大王疯了……

    等嬴政说嗨了,他才发现李斯已经沉默许久了。

    “爱卿是觉得这样对王室不尊?”

    “也于礼不合。”李斯从未想过,‘于礼不合’这个以往他认为只有那些腐朽之辈才会说的词会从他嘴里说出来,真是世事无常……

    “什么叫礼?”嬴政说:“用甲士守着陵墓就叫礼了?”

    “真正的礼,应该是百姓发自内心的尊敬,是他们哪怕去到了你的陵墓前,也会自发的下跪叩拜喊一声圣君,是哪怕君王还活着百姓也会在家里给你立牌位祈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