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至,贡院门前,学子云集。
会试共分三场,每场三天,考完一场后休息三天,一共九天六夜。
二月初九,四更天,京城尚沉浸在一片料峭春寒与浓重夜色之中。通往贡院的街道却已是车马粼粼,灯火如龙。
无数载着举子的马车、驴车,或是由书童提着灯笼陪伴步行的学子,皆朝着同一方向汇聚,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期待与肃穆的气息。
越靠近贡院越拥堵,钟离珏索性辞别钟夫子,提着自己沉重的考篮,随着人流缓缓走向那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贡院大门。
检查搜身的环节异常严格。
当轮到钟离珏时,他坦然地将考篮交给军士,然后开始一件件脱下外衣。
周围的考生大多穿着三两层单衣,已觉臃肿,却见钟离珏不慌不忙,竟一连脱下了六件棉布制成的单衣。
负责搜检的官吏和军士都看得有些愣神,旁边甚至有考生低声交谈,那搜检官上手仔细摸索,确认绝无夹带后,忍不住多看了钟离珏两眼。
考试规定不能穿带夹层的衣服,去奢华,辨身份,那些狐裘虎皮御寒之物都不能穿,要想不在考试结束之前病倒,那就只能麻烦点。
钟离珏任由他们打量,云姑娘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面子哪有不受冻重要?若是冻病了,如何对得起她的期望和自己的苦读?
寒风吹过,钟离珏冻得脸都白了,赶紧穿上衣服,昂首挺胸走进贡院。
那狭小、简陋、甚至透着风的号舍,便是他未来九天的战场。
他不慌不忙将木板擦干净,还有灰尘比较多的地方,毕竟,他要在这里待好几天,还是不能那么随便。
等擦完墙面后,把手洗干净,仔细地将考篮里的东西一一归置好,方才看考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此题出自《论语?为政》,孔子以北极星为喻,阐明执政者若能以德行教化天下,便能如北辰安居中枢,而百姓自然如众星般环绕归附。
这已远超修身齐家的范畴,直指治国平天下的核心——德治与威望的形成。
钟离珏心神一凛,会试果然不同以往,不仅考校经义精通,更重在选拔能洞察治国之道的实务之才。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庆幸祖父曾为太傅,耳濡目染间让他对朝政得失、帝王心术并非全然陌生。
他闭目凝神,将过往所读史书、祖父的零星点拨与夫子教导的经义相融合。
片刻后,他眸中精光一闪,提笔蘸墨,于草稿纸上写下破题:“圣人示人君驭世之枢,在本德以立极也。” 开宗明义,指出此乃人君统治天下的关键,在于以德为本,确立准则。紧接着,他乘题展开,阐述德政如何像北辰一样形成向心力。
细细思考后,他下笔极为流畅,一字一句在草稿纸上写完,他仔细再逐字逐句推敲,修改一遍后,吹干放在一边。
初场考试经义四道、四书义三道,字数要求三百到五百之间。
第二场考试论一道,限五百字以上,判五道,诏、诰、表各一道,判语七条。
第三场考试经史时务策五道,均限五百字以上。
要求每一场考试所有题目三天内写完,但坐在号舍里面的钟离珏知道,虽然他带了煤炭进来,但这天太冷了,他的状态只会一天比一天差,所以他要尽量在状态好的时候多答一些题,不然后面脑子可能转不动。
再看第二题,考题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此题阐述顺应自然规律、取用有度方能保障民生富足的道理,核心在于“时”与“度”,引申至治国便是强调休养生息、遵循法则的重要性。
钟离珏凝神片刻,心中已有沟壑。
他提笔破题:“王政之本,在于顺天时而尽地利,所以厚民生而资国用也。” 开篇点明此为君王执政的根本,在于顺应天时、充分利用地利,从而达到使百姓生活富足、国家用度充裕的目的。
……
号舍狭小,但只有三面墙,寒风簌簌,砚台墨汁几欲结冰。他听到隔壁号舍传来剧烈的咳嗽声,钟离珏立刻裹紧自己六件棉衣,心中不免为其惋惜,第一天就开始咳嗽,寒窗十载恐怕会止步于此。
他更加感激云洛曦的细心叮嘱,身上这六件棉衣虽显笨拙,却实实在在地护住了他的体温与清醒。他搓搓手,呵口热气,睡吧,明天还有一场硬仗。
到第三天的时候,隔壁号舍有举子因体弱加之寒冷,支撑不住晕厥被抬出,他还在握笔把所有答案誊抄在白纸上。
他把所有的碳都烧了,让自己全身暖和起来,特别是右手,待手指不再僵硬时,将每一笔每一划写得工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