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三十六章 成了传说

第五百三十六章 成了传说(1/3)

    这些天,裴炎在于志宁的指导下书写兵部未来改制的方略,兵部要变得不一样的,将来的兵部要成为将来天下各地折冲府的纽带。

    换言之,若要打仗兵部就要先行一步,给折冲府引路,并且纠正各地折冲府的作风与做派,摒弃旧习。

    这也是于志宁为何看重刘仁轨的原因之一,贞观年间刘仁轨打死了一个折冲都尉,还安然无事,并且还有军功在身,这等人才不放在兵部确实可惜了。

    再者说,裴炎与刘仁轨都去过战场。

    从冬至那天回来至今,裴炎书写了几天的章程,自在朝中任职以来,裴炎记得很清楚,这是他三次站在陛下面前,而站得这么近,仅此一次。

    裴炎双手递上写了数日的章程,道“陛下,对兵部将来的所想,臣都写在奏章之上了。”

    有道是话不能说太满,真的都写尽了?

    倒也不好说。

    裴炎是个年轻人,至少他很耿直,看起来没有这么多的小心思。

    李承乾从内侍手中拿过奏章,打开看着。

    苏亶坐在一旁不知道该如何言语,干脆摆出一副闭目养神的模样。

    殿内很安静,出入这里的内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又见陛下正在专注地看着奏章,内侍们也连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

    尤其,这里还是武德殿,也不知陛下新年初一来武德殿是不是还有别的安排。

    李承乾看了几页,询问道“往后的兵部官吏要多去战场与折冲府走走?”

    裴炎道“正是。”

    李承乾又看了看一旁的于志宁,他面带笑意,看来对裴炎的方略很满意。

    这篇奏章很长,洋洋洒洒千余字,李承乾看完将其放在桌上,询问道“兵部纠正折冲府作风,那么谁来监督折冲府呢?”

    裴炎被问得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问话比作答容易得多,皇帝一句话就让裴炎陷入了思量。

    于志宁道“臣以为兵部纠正自然是兵部监督。”

    李承乾摇头道“监察之权还是交给御史台,纠正之权交给兵部。”

    于志宁行礼道“喏。”

    再看眼前的裴炎,李承乾道“回去吧,好好过个新年,来年你与刘仁轨升任兵部侍郎,朕还要倚重你们。”

    裴炎行礼道“臣领命。”

    “回去吧。”

    又听陛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裴炎躬着身退出了武德殿,在内侍的带路下离开皇宫。

    武德殿内,李承乾给苏亶与于志宁倒上茶水,思量道“这人如何?”

    于志宁道“回陛下,好用。”

    裴炎的确是个很好用的年轻人,六部中的兵部要开始改制了,必须要用到刘仁轨与他。

    于志宁的能力出众,可这么大的事他一个人不见得能应付,他需要帮手。

    李承乾又道“你放心,英公会帮你的。”

    于志宁颔首。

    苏亶终于睁开眼,喝着陛下所赐的茶。

    李承乾剥着核桃,神色轻松地道“朕想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入军中历练。”

    见终于说到了崇文馆,苏亶松了一口气,心中石头总算是落地了,又道“陛下旨意,臣莫敢不从。”

    “朕还是想要与丈人商议,也让于尚书也谈谈。”

    武德殿内,茶水的香气缭绕,君臣之间话语不断。

    谈了好一会儿,李承乾道“那么丈人的意思是十五岁孩子入军最适宜?”

    苏亶颔首。

    李承乾想到自己儿子的年纪,又道“朕以为,丈人您会这么说,是因十五岁的孩子是最会闯祸的年纪。”

    苏亶又道“陛下,不论是体格还是精力,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最好锻炼的。”

    明明是大年初一,想大外孙了就直说,李承乾揣着手又问道“兵部觉得如何?”

    于志宁思忖片刻,回道“十五岁正好。”

    李承乾看着两人道“那么此事就在上元节安排,兵部执行崇文馆配合。”

    苏亶与于志宁齐齐行礼道“喏。”

    裴炎多半是回兵部了,于志宁还要接着去忙。

    于志宁一直都是个勤恳的人,李承乾让内侍给兵部准备好饭食,再给他们家多送一些年礼。

    武德殿内就剩下翁婿两人,李承乾忽然问道“丈人近来身体如何?”

    苏亶点头道“挺好的。”

    李承乾面带笑意,又道“武功县的学舍关了吧,以后武功县会有崇文馆的人主持教学。”

    苏亶道“喏。”

    “朕也知道,以前有人说朕拿着教书大权,让天下人都学崇文馆的学识,也有人说朕想要成李唐一家之言,可朕从未这么想过,朕又岂敢。”

    “陛下,坊间议论不必放在心上。”

    “父皇!”听到话语声,抬眼看去是於菟快步而来,他道“母后准备好午膳了。”

    看到大外孙时,苏亶眼神明显一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