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面”的暗示:李炫猛地将民间“找脸”、“蒙面”的传说与自己的那个无面女子的梦境联系起来!这绝非巧合!
李炫站在那棵作为标志的梨树下,目光锐利如刀。他手中的“开元通宝”镇魂钱灼热异常,背面的符文甚至在他掌心烙下淡淡的痕迹。他左臂的饕餮纹路也对地下深处某种残留的能量产生着微弱的吸力。
“王队,”李炫声音低沉而肯定,“正史在隐瞒。民间传说虽然荒诞,但核心可能更接近真相。杨贵妃的死,绝非简单的军前赐死。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邪祭!”
“邪祭?”王队长面色凝重。
“没错。”李炫分析道,“极贵之女(贵妃)、特定地点(马嵬坡古阴地)、特定死法(缢死,属‘木’、‘悬空’,在邪法中有特殊含义)、复杂的镇魂物品(龙衣、玉匣)、通往地下的通道(地洞)、纸人送葬(模拟阴兵引导)...所有这些元素组合起来,指向一个目的——利用杨贵妃特殊的命格和极致的死亡怨气,结合马嵬坡的地脉阴穴,强行打开一个连接幽冥的通道,或者封印某个已有的通道,又或者...将她制成一个特殊的‘锚点’或‘容器’!”
“而‘无面’,”李炫继续道,想到了柳三娘和那个梦境重叠,“可能意味着她被剥夺了某种身份或人格,成为了一个更纯粹、更空洞的‘工具’!这与九菊一流制造‘黄泉兵’、追求‘黄泉洞开’的邪术,在本质上何其相似!只不过规模和一个时代的倾覆来作为祭品!”
王队长倒吸一口凉气:“你是说,安史之乱...马嵬兵变...可能背后有邪术势力的推动?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仪式?”
“不排除这个可能。”李炫眼神冰冷,“或者,是有人趁机利用了这场兵变和玄宗的软弱,完成了他们早就想做的事情。藤原说过,九菊一流的秘法源自唐朝...或许,他们的祖师爷,当年就在马嵬坡!”
他再次看向脚下的土地:“这里的那个‘地洞’或‘地宫入口’,就是关键。它可能是一个未被完全激活的‘黄泉眼’,或者是一个失败的实验场。杨贵妃,就是被献祭给它的第一个‘祭品’!”
李炫的推断让整个团队不寒而栗。如果马嵬坡事件真的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邪术仪式的开端,那么其影响和真相必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蛛丝马迹,尤其是那些感知敏锐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诗作或许在不经意间,记录下了正史试图掩盖的诡异气息。
“小陈,小张,”王队长立刻下令,“立刻调集所有能找到的、与马嵬坡、杨贵妃事件相关的唐诗宋词乃至后世咏叹之作,进行交叉分析。重点寻找那些描述超越常理、充满神秘主义色彩或者语焉不详却引人遐想的诗句。”
临时指挥点内,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数据库被快速检索,一首首脍炙人口又或相对冷僻的诗篇被调取出来。李炫、王队长与队员们围坐一起,如同解码般,逐字逐句地剖析这些千年之前的文字。
一、白居易《长恨歌》:爱情悲歌下的隐晦记录
首先被重点分析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叙事长诗是了解马嵬坡事件最着名的文学作品,但其宏大的爱情叙事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多信息。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小陈指出:“这里描绘了死亡的仓促和凄美,但‘花钿委地无人收’这句很值得玩味。在那种兵荒马乱、群情激愤的场景下,士兵们还有心思欣赏或忽略这些珍贵的首饰散落一地?更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现场可能出现了某种‘凝滞’或‘异常’,使得人们暂时忽略了这些细节,或者...不敢去碰?”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王队长道:“玄宗的反应是‘掩面’,是不忍看,还是不敢看?‘血泪相和流’,极度悲痛,但是否也可能暗示了他目睹了某些超越死亡的、更可怕的景象?”
核心疑点集中在后半部分: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李炫目光锐利地指着这一句:“这是最直接的暗示!‘不见玉颜空死处’——根本找不到尸体!正史用‘香囊犹在’来模糊处理,但白居易的诗明确指出了尸体消失的诡异事实。这绝非文学夸张,更像是一个当时可能流传的、诗人无法忽视的惊人传闻。”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小张深吸一口气:“如果结合我们之前的推断,这里的‘海上仙山’可能并非简单的浪漫想象。‘仙山’在道家方术语境中,常指代昆仑、蓬莱等秘境。‘虚无缥缈间’、‘五云起’的描述,与我们对昆仑山黄泉眼所在地的能量场描述(扭曲感知、能量屏障)有相似之处。而‘其中绰约多仙子’——杨贵妃的魂魄在那里?还是指那里有某种非人的、类仙的存在(比如被转化的‘黄泉兵’?)这或许暗示了马嵬坡仪式与昆仑的某种超自然联系!”
“昭阳殿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