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推背镇守使 > 第35章 推演

第35章 推演(2/3)

倒映着满天星斗,与浑天仪上的星图交相辉映。

    “二位爱卿,”皇帝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朕要你们将推演所得,尽数录于绢帛之上。”

    袁天罡手中拂尘微微一颤:“陛下,天机不可...”

    “朕知道天机不可轻泄。”李世民打断他,“但朕要留下一部秘典,藏于深宫,只供历代帝王参阅。如此可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李炫心头剧震——这不正是历史上《推背图》的由来吗?传说袁天罡与李淳风为太宗推演国运,因泄露天机太多,袁天罡推李淳风后背警示,故称《推背图》。

    “臣遵旨。”袁天罡深施一礼,从袖中取出一卷空白绢帛铺在案几上。李炫注意到,这正是昨日在太史局见过的那卷。

    李世民亲自研墨,将一支紫毫笔递给袁天罡:“爱卿请。”

    袁天罡闭目凝神片刻,突然睁眼,笔走龙蛇。李炫凑近看去,只见绢帛上已写下数行诗句: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这正是《推背图》开篇!李炫屏住呼吸,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袁天罡继续写道:“自从盘古迄希夷,虎斗龙争事正奇。悟得循环真谛在,试于唐后论元机。”

    写罢,老道搁笔,从怀中取出三枚古铜钱,在绢帛上方排开:“请陛下再问。”

    李世民目光灼灼:“朕想知道,大唐之后,华夏气运如何?”

    凝碧池畔的凉亭内,袁天罡笔下的墨迹在绢帛上渐渐晕开,那四句谶诗仿佛带着某种神秘力量,让李炫呼吸为之一窒。他太熟悉这些文字了——这分明就是后世《推背图》的开篇!

    “李参军?”李世民的声音将李炫从震惊中唤醒,“该你了。”

    李炫接过紫毫笔,手指微微颤抖。他曾在图书馆见过《推背图》的复制品,那些卦象、谶言和图画历历在目。如今竟要亲手参与创作,这种时空错位感让他头晕目眩。

    “臣...遵旨。”李炫深吸一口气,在袁天罡的诗句下方画下第一卦——乾卦,象征大唐开国。

    袁天罡目光一凝:“参军为何选乾卦?”

    “乾为天,为君。”李炫稳住手腕,边画边解释,“陛下开创贞观之治,正如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这个解释让李世民龙颜大悦:“爱卿解得好!”

    袁天罡若有所思地看了李炫一眼,取过另一支笔,在卦象旁写下第一象的谶语:“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李炫心头剧震——这正是《推背图》第一象的内容!他强自镇定,按照记忆在下方绘出一幅简图:一轮红日与弯月同悬天际,照耀着下方的山川大地。

    “妙!”李世民拍案叫绝,“日月当空,岂非‘曌’字?照临下土,正是普照天下之意!”

    袁天罡眉头微蹙:“陛下,此象主女主昌...”

    话未说完,李世民突然大笑:“朕明白了!这是应在朕的才人武媚身上?她名字中正有‘曌’字。”

    李炫手一抖,墨汁滴在绢帛上。历史上武则天确实曾自创“曌”字为名,但此时距离她登基还有数十年,李世民怎会联想到她?

    袁天罡似乎也察觉到异常,深深看了李炫一眼:“参军对此象还有何见解?”

    “臣...只是随灵感而画。”李炫冷汗涔涔,“或许如太史令所言,主女主昌盛之兆。”

    李世民兴致勃勃:“继续!朕要看第二象。”

    袁天罡将铜钱排成卦形,这次得出了“坤”卦。老道沉吟片刻,写下谶语:“累累硕果,莫明其数。一果一仁,即新即故。”

    李炫几乎要窒息了——这正是《推背图》第二象!他机械地按照记忆绘出图画:一棵果树结满果实,树下有人拾取。

    “此象何解?”李世民好奇地问。

    袁天罡捋须道:“坤为地,主包容。累累硕果或主大唐子孙繁盛,但‘即新即故’...”他忽然住口,看向李炫,“参军以为如何?”

    李炫知道这是试探,谨慎回答:“或许暗示皇位传承中会有新旧更替之象。”

    亭内一时沉寂。李世民目光在二人之间游移,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良久,皇帝打破沉默:“第三象。”

    推演继续进行。第三卦是“屯”卦,谶语为“日月同行,形影相随。一阴一阳,无始无终”。李炫画下日月交替的景象,心中惊骇更甚——每一象都与记忆中的《推背图》分毫不差!

    当进行到第六象“非白非黑,非青非赤。天下纷争,血流漂杵”时,袁天罡突然按住李炫的手腕:“参军似乎对这些卦象颇为熟悉?”

    李炫心跳几乎停止:“太史令何出此言?”

    “老道尚未排完卦象,参军已开始作画。”袁天罡目光如炬,“且每一笔都精准无比,仿佛...早已知道结果。”

    李世民也投来疑惑的目光。李炫急中生智:“回太史令,臣幼时曾习'心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