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号角声响起,各部人马开始整队,朝着定襄城继续进发。
一路无话。
三十里的路程,因为已经休息过的缘故,两路大军行进速度加快了不少。
在正午时分,终于是赶到了定襄城外。
虽说,初春的天气,温度适宜,不冷也不热。
只不过,这只是对寻常百姓而言。
对身披铠甲 、拿着兵器的大唐府兵们来说。
急行军两个时辰,还是颇为疲累,不少人额头还是渗出了汗水,铠甲缝隙里隐约能看到汗湿的衣料。
“哇噢!呼哈!”
在看到定襄城的那一刻,整个大唐府兵队伍里,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
“终于是到了!渴死我了,进城我要先喝他一缸水!”
“可算是到了,再走下去我这双腿都要不是自己的了!”
“俺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要是能有块热乎的炊饼,再就着点咸菜,俺还能再跑三十里!”
见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关中府兵们顿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一时之间,喜悦的气氛在队伍里蔓延开来,连带着之前急行军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若在以往,在士兵奋勇杀敌,浴血鏖战过后。
好不容易到达了休整、驻扎的地方。
深知征战艰辛!
明白一松一驰,方是用兵之道的李靖。
都会默许兵士们这般释放情绪!
可今日,他望着身旁与府兵形成鲜明对比的燕王卫,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
若是双方从不同地方、不同路程赶来,兵士状态有差异倒也正常。
可眼下两路大军同途而行、同作休整,同样是急行军三十里。
燕王卫士兵们脸上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溢于言表。
就连眼神中,也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的振奋之色。
可整个队伍依旧保持着相对严整的军容,没有一人因喜悦而擅自离队,更无半句喧哗。
偶尔有队官传令,也是干脆利落的回答,没有任何拖泥带水。
这般 “喜而不躁” 的模样,让李靖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他征战半生,见过太多军队因胜利或抵达目的地而松懈,像燕王卫这样将纪律刻进骨子里的,实属少见。
队伍里那些士兵传来开心、兴奋的话语,传到苏定方的耳中。
那张充满坚毅、刚强、果敢的国字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
只不过等到他的目光,落在李靖那张若有所思的脸上时,那丝笑意便迅速隐去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李靖的神色有异,顺着李靖的目光看去。
就看到燕王卫依旧保持着严谨的队列。
即便脸上也带着抵达目的地的轻松,眼底藏着对休整的期待,却没一人乱了阵脚,与身旁府兵的喧闹形成刺眼反差。
苏定方心中一凛,立马明白了李靖的所思所想。
“传令下去。”
苏定方声音洪亮,几乎传遍了全军。
“所有人收声,保持队列,其余各部,进城后,依序于城内指定区域扎营,未得军令,不得擅入定襄一砖一木!”
听到苏定方那洪亮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喧闹的府兵队伍瞬间安静下来。
方才还七嘴八舌的兵士们,纷纷收敛神色,抬手扶正头盔、紧了紧铠甲,迅速归位站好。
虽仍有几分疲惫,却多了几分军人的规整。
李靖看着这一幕,眉头渐渐舒展,朝苏定方投去一个认可的眼神。
苏定方会意,上前半步,再次沉声道。
“入城后按营行进,不得惊扰百姓,违令者,军法处置!”
“喏!”
府兵们齐声应和,声音虽不如燕王卫那般整齐划一,却也透着几分干练。
......
定襄城矗立在辽阔的草原边缘。
黑青色的城墙,在日光下显得格外巍峨坚固。
往日,城头上飘扬的突厥狼旗,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唐的赤色龙旗和“燕”字王旗并肩飘扬。
城门处,两百多名燕王卫,在一位手提七探蛇盘枪的年轻将领带领下,列成两队肃立。
年轻将领身着银甲,腰束黑玉带,面容俊朗却透着一股同龄人少有的沉稳。
长枪斜指地面,寒光闪烁,给人一种异常凌厉的压迫感。
不是最近被李恪提拔起来的赵鸣又是何人。
作为赵子龙的后人,赵鸣自小便习得一身枪法,那杆七探蛇盘枪在他手中,既有先祖赵子龙的迅猛凌厉,又多了几分历经沙场打磨的沉稳。
先前在草原与突厥的数次交锋中,凭借一身武艺与胆识,从普通兵士开始,一步步被李恪提拔为翊麾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