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上白道川的标记,继而看向张宝相,他一脚踢翻案几。
"不要等到一个小时后了,全军即刻开拔!把缴获的突厥战马全换上——我们轻装疾驰白道川!"
说话间,他一把扯下武器架上的长塑。
"今日,我们就拼一把速度和运气,看谁能够接住这灭国擒亡的泼天功劳。”
于是,除了李靖和李绩两位猛人,率先察觉到战机,提前朝白道川集合。
在相差最多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四路大军,几乎不分前后的开始向白道川开拔。
当然,最终还是李绩的通漠道大军先一步抵达白道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并在,北侧峡谷的一处山脚,发现了颉利安排的斥候。
在得知了颉利可汗不久前,又遭遇了一场惨败,只剩下不到四千的溃兵。
李绩这位在沙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将,当即看穿了颉利的虚实。
很清楚的明白,在接连不断的战败中。
这些突厥士兵,就如同一根即将崩断的弓弦,看似还能勉强绷着,实则只要再受一点外力,便会彻底断裂,溃不成军。
想到这里,坐在高头战马上的李绩,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看了看一旁的张公瑾和高甑生两位副手,一脸和气的说道。
“弘慎,甑生,看来老夫所料不错,这位颉利可汗日暮穷途之下,想往漠北求活。”
李绩手中马鞭轻轻点了点两个心不在焉,被打破胆的斥候,继续道。
“既然,眼下出现了暗哨,那说明颉利可汗就在离此地不远的地方,你们俩说说,现在要怎么打?”
高甑生勒紧马缰,目光扫过那两名瑟瑟发抖的斥候,语气果决。
“总管,依末将看,不如先抓住这两个舌头,直接审出颉利可汗的位置,以他们现在的士气,足以一战而平。”
听到高甑生的建议,李绩笑了笑,并未回复,转头看向张公瑾问道。
“弘慎,你觉得呢?”
张公瑾与高甑生这类冲锋陷阵的猛将不同,素有“智谋”的他,遇事总爱多思一层。
他勒马向前半步,目光掠过两名斥候,又落回到李绩智珠在握的脸上。
知道此时李绩肯定早就想好了计划。
再说了,这么一会工夫,加上今天又没有下雪,即使顺着那些斥候的马蹄也能找到颉利可汗的落脚地。
不愿得罪高甑生的他,于是,便故意打趣道。
“颉利可汗现在手底下的那些人,经过接二连三的败仗,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依末将看,不如就让士卒们大张旗鼓的出击,驱赶这些斥候,这些斥候为了传回消息,想必会慌不择路逃回大营——正好给咱们带路!"
他笑着补充道,“正好省时省力!”
张公瑾本就是玩笑之言,只是没成想,已经觉得必操胜券的李绩,闻言抚掌大笑。
"妙啊!这就叫赶羊入圈!"
随即,下令士卒擂鼓鸣号,大张旗鼓的开始进攻。
故意放两个斥候跌跌撞撞往北逃去。果然不到半个时辰,就发现了颉利可汗休整的营地。
这时,东西两侧突然亮起无数火把,原来是李靖的定襄道大军与李道宗张宝相率领的大通道大军如期赶到。
见到唐军来袭,气势震天,突厥士兵早已没有了抵抗之心。
再加上颉利可汗想要投奔小可汗阿史那苏尼失,引起了队伍中的贵族不满。
于是,还没开打,四千人的队伍中,逃跑了一部分,在贵族的带领下投降了一部分。
这时候的颉利可汗还不死心,在一帮护卫的掩护下,再次奔逃,这次他学聪明了,不再往北,准备投奔吐谷浑。
要不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他逃跑的方向,正是李道宗所在的位置。
最终,他被生擒于荒谷之中。
至此,东突厥灭亡。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