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她寻找着合适的词语,“就像两种生物在对话,但时断时续,找不到稳定的节奏。”
弦歌在一旁看着,虽然不能完全理解那些专业细节,却能感受到那种从碎片中努力拼凑真相的专注氛围。
“所以那位老研究员的想法可能是对的,只是他没能找到让这种‘对话’稳定下来的方法?”
“很有可能。”院长直起身,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自然界的共生关系往往依赖于复杂的环境信号。
实验室里高度可控但缺乏动态变化的环境,反而可能破坏了这种微妙的平衡。”
她看向凌疏影,“阿慎的无心之失,或许恰恰提供了一个线索——那种微环境酸碱度的细微、持续的波动,会不会就是某种必要的信号的一部分?”
这个想法让凌疏影感到一阵兴奋。
“我们需要重复实验,但不是在完全可控的环境里,而是模拟更自然的、存在细微环境波动的条件。监测更长时间的互动,寻找可能存在的周期规律。”
她立刻开始行动,在终端上调出建模软件,输入刚才看到的一些关键参数,尝试构建一个简单的、包含环境波动变量的新模型。
院长在一旁提供着理论指导和建议。弦歌看着她们迅速沉浸进去,便悄悄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门,将空间留给这对沉浸于探索中的学者。
夜幕彻底降临,星光透过竹窗的缝隙洒入屋内。凌疏影和院长忘了时间,直到春婶亲自送来晚餐,她们才从繁复的数据和模型中抬起头来。
那是两份用椰壳碗装着的、依旧温热的鱼片藻米粥和一小碟凉拌海带丝。
“先吃点东西,不急于一时。”院长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语气温和却坚持。
凌疏影这才感到胃里空空如也。她接过椰壳碗,温暖的粥香让她回过神来。
两人简单吃了晚餐,味道一如既往的鲜美,但心思显然还系在那些数据碎片上。
“初步模型显示,引入一种低频、小幅度的环境参数波动后,某些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确实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趋势,虽然还很微弱。”
凌疏影一边吃着凉拌海带丝,一边总结道,眼神依旧亮得惊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院长表示赞同,“明天开始,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设置一个小型的模拟系统,尝试复现这种波动,看看那些银丝藻苗和苔藓会作何反应。”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里多了一个新的、有趣的项目。凌疏影和院长设计了一套简单的装置,利用微型的泵阀和控制器,模拟出基质酸碱度的细微、周期性波动。
阿慎被邀请来参与实验,他带来的那丛苔藓被小心地分株,与一些银丝藻幼苗共同培育在几个特定的实验盆里。
墨磐也被拉来帮忙,她用废弃的传感器和金属片,改造了几个高精度的、可以持续监测微小pH值和特定离子浓度变化的探头。
弦歌则负责记录实验日志,她细心地记下每一个操作和观察到的细微变化。
海鹞好奇地来看过几次,对那些闪烁的小灯和滴答作响的泵阀很感兴趣,但很快就觉得无聊,又跑回她的礁石滩去照料蛏子了。
不过她每天都会准时送来最新鲜的海货,保证大家的伙食。
实验进行得并不迅速,变化细微而缓慢,需要极大的耐心。
但每一天,都会有新的、微小的数据被记录下来,汇入不断完善的模型里。
那种共同探索、一步步接近未知真相的感觉,让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
这天下午,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明媚却不燥热。老周他们的“磐石号”终于出现在了海平线上,缓缓向着澄光岛驶来。
消息很快传开,大家都有些兴奋和期待地聚集到码头边。船缓缓靠岸,老周、小三和阿水站在船头,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却也有着完成任务后的轻松笑容。
“回来了!回来了!”海鹞第一个冲上去,眼巴巴地看着船舱,“周叔,蛋糕呢?”
老周哈哈大笑着,率先跳下船,指挥着小三和阿水开始卸货:“有有有!还能忘了你这丫头的事儿!”
他先从船舱里抱出一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大盒子,递给海鹞,“喏!千帆城邦‘甜心坊’的奶油蛋糕!可是用最好的藻糖和蛋奶做的!”
海鹞欢呼一声,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散发着甜香的大盒子,眼睛笑得弯成了月牙。
接着搬下来的是几个沉重的木箱。
打开一看,里面是码放整齐的、闪着冷光的新型合金管材和高强度复合材料板,比岛上现有的沉船材料轻便却坚固得多。还有好几捆特种绳索和防水帆布。
“这些都是用藻糖和干海货换的,那家工坊的老板可爱吃咱们的藻糖了,说比他们的合成甜味剂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