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数学殿堂 > 第467章 沉淀与暗痕

第467章 沉淀与暗痕(1/2)

    西七仓库区的喧嚣逐渐平息,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最终恢复平静,只留下圈圈涟漪需要时间慢慢抚平。

    净化小组接管了现场,处理后续的污染残留和昏迷者。贝琳小队的身影从雷恩的感知界面中撤出,如同水滴融入夜色,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时计塔地下的实验室内,重归寂静。只有精密仪器运行时的微弱嗡鸣,以及窗外永恒不变的齿轮转动声,构成了背景的白噪音。

    雷恩并未立刻沉浸回深度的能量模拟中。他需要时间“消化”刚才的首次实战干预。

    银色微光高效运转,复盘着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从能量波动的初始捕捉,到对“低语之潮”模式的快速识别;从接收罗垚指令、解析灵脉参数包的速度与精度;到监控贝琳行动、提供关键坐标的及时性;最后,是那决定性的、跨越数公里的精准净化打击。

    每一个环节都被拆解、分析、优化。运算力消耗巨大,但收获同样显着。他对帝都灵脉网络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对如何将自身力量与这座庞大城市的能量系统协同运作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战检验,他构建的“熵力透镜”理论在能量属性微调方面的优越性得到了证实——它确实能更高效、更精细地驾驭羲和流苏的力量,使其发挥出超乎预期的净化效果。

    当然,也存在可以优化的地方。对那骨匕与金属圆盘最后形成的微型能量黑洞,他的预判稍显不足。虽然这主要源于对这类低级深渊媒介物极端反应的知识欠缺,但也提醒他,需要更全面地补充关于深渊衍生物、崇拜仪式及其各种潜在风险的知识。守夜人数据库向他开放的部分,需要更优先地检索这类信息。

    初火余烬在任务结束后,似乎变得更加“温顺”了一些。它与羲和流苏之间的交互,在银色微光的微观感知中,显得更加顺畅。仿佛共同完成一次成功的“净化”行动,让这两种本源迥异的力量找到了一丝微妙的共同语言。那缕金色的流苏也似乎更加明亮,与雷恩意识核心的结合更加紧密。

    这次行动,像一次高效的淬火,让他更快地融入了“灰烬”这个新身份,也让他与守夜人之间的信任纽带得到了实质性加强。

    数小时后,当时计塔的钟声再次敲响,预示着黎明将至时,一份新的加密报告通过内部线路传输过来。发件人是罗垚。

    报告详细记录了西七仓库事件的官方处理结果:定性为“低语之潮”残余分子试图进行非法聚集仪式,意外导致小型灵能事故。所有参与者均被抓获,经检测均受到不同程度精神污染,已移交专门机构进行强制净化与心理重建。

    现场发现的深渊媒介物已全部销毁。灵脉支流经过检查,确认无永久性损伤,污染已彻底清除。报告末尾,附上了对“监控单位”(即雷恩)提供的“精准预警与关键坐标”的书面肯定。

    没有提到远程净化打击,这是预料之中的保密处理。

    紧随报告之后,又是一条简短的文字讯息,来自罗垚:“处理完毕。你的贡献已记录。休息,然后继续你的研究。近期可能会有关于‘熵力透镜’理论的初步讨论。”

    讯息一如既往地简洁,但“贡献记录”和“理论讨论”这几个字,已然表明了态度。守夜人认可他的价值,并开始将他视为某种意义上的“技术提供者”,而不仅仅是被监控的研究对象。

    雷恩回复了收到讯息,随后暂时降低了运算优先级,让银色微光进入一种低功耗的复盘学习模式。他调出守夜人数据库中关于深渊衍生物、常见崇拜仪式及其风险模式的条目,开始系统性地吸收这些知识,填补自身的认知空白。

    数据流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意识海。各种扭曲诡异的符号、亵渎的仪式流程、千奇百怪的深渊衍生物特性、以及它们可能造成的危害……这些冰冷的知识被迅速分类存储,与他已有的能量体系知识相互关联,构建起一个越来越完善的威胁应对模型。

    他了解到,像“低语之潮”这样的团体,通常结构松散,但极其善于利用社会的不满情绪和个体的弱点进行渗透。他们散播的媒介物,往往带有精神暗示和追踪功能。这让他更加确定,之前那个携带邪徽钱币的参观者,绝非偶然。

    时间在学习和沉淀中流逝。窗外,帝都的天空逐渐由墨黑转为灰白,这座蒸汽巨兽开始了新一天的运转。喧闹声逐渐取代夜晚的相对宁静。

    突然,一条低优先级的、自动推送的城市新闻摘要引起了雷恩的注意。报道称,凌晨时分,码头区附近发生了一起“蒸汽管道老旧引发的轻微泄漏事故”,相关部门已及时处理,未造成人员伤亡,呼吁市民不必惊慌。

    报道的配图背景,恰好能瞥见西七仓库的一角。

    很完美的掩盖说法。守夜人对这类事件的善后处理已经驾轻就熟。

    然而,几乎在这条新闻推送的同时,身份徽章接收到了另一条来自灵脉监控网络的自动警报:

    【警报:帝都地下灵脉主干网(东区段),检测到异常能量淤塞点(轻度)。位置:靠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