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的本事,用竹条编的,比原来还得劲。”
张大爷举着纸扇给大家看:“我这扇子补了烟盒纸,刷了桐油,风大还防水,明儿下雨都能扇!”
孩子们围着陶缸转,想看看里面还有没有瓜。李婶笑着说:“这缸裂过,补好了照样能用,老物件就是这样,经得住折腾。”
阿伟坐在修好的竹凳上,听着大家聊天,忽然觉得,这些带着补丁的老物件,比任何新东西都懂夏天。它们摇出的风里,有王奶奶的唠叨,张大爷的故事,李婶的手艺,是把一夏天的热,都扇成了暖暖的念想。
赵铁柱靠在槐树上,看着满树的蝉,闻着西瓜的甜,心里踏实得很。夏至的晚风带着凉意吹过来,老扇子摇出的风混着故事,像把岁月里的暑气,都摇成了舒服的凉。
月亮升起来时,乘凉的人渐渐散去。王奶奶把蒲扇挂在竹椅上,张大爷的纸扇夹在躺椅缝里,李婶的陶缸倒扣在地上,阿伟的竹凳摆在墙角,都带着白天的汗味和凉意。
“你说这些老物件,”王奶奶看着天上的月亮,“明年夏天还能陪咱不?”
“咋不能?”张大爷磕了磕烟锅,“我这扇子再补补,能扇到我走不动路。”
李婶在旁边点头:“我那缸啊,只要我还在,就一直用着,让它陪着我镇瓜、镇酸梅汤。”
阿伟摸着竹凳的木板,忽然觉得,这夏至的凉夜里,藏着最安心的旧时光。蒲扇的每道竹篾,纸扇的每块补丁,陶缸的每条裂缝,都浸着往年的凉意,像把一年年的夏天,都攒在了一起。
风里飘着草木的香,混着蒲扇的竹味、纸扇的墨香、陶缸的土气,像首唱不完的夏夜小调,轻轻柔柔的。
赵铁柱望着满院的老物件,忽然明白,所谓纳凉,不只是躲暑气,更是和这些老伙计一起,把日子里的热,都摇成舒服的凉。就像这把补过的蒲扇,摇出的风里,有岁月的甜,把夏天的热,都吹得踏踏实实。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