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阵一阵的落墨,着色于画卷之上的形象,正是奚仲脑海中的构思。
“哦耶,未花,你可太棒了,不仅物质上的,就连画画也很厉害!”
奚仲看到了未花的画作,这不就是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灵光一闪而过的画面嘛?
于是他连忙竖起来大拇指,不吝啬赞美之词。
“真不错呀,是时候动手了!”
奚仲按照未花所画出来的示意图,开始动手制作起了新的农具。
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进,终于成功发明了一种更加高效的耕作工具。
“我们发明了一种新工具,可以帮助耕种,这就带给滕州村民看看吧!”
“好呀!”
于是两人都带着新的工具发明,前去拜访滕州村民们。
“你们好呀,滕州村民们,这是我们新发明的农业工具呢?你们试试看吧!”
“好的呀!”
滕州村民们试用后,纷纷对奚仲的发明赞不绝口,他的名声也渐渐传开。
“真不错呀!”
原来,奚仲曾经观察到村民们用旧农具耕地,效率低下,便开始琢磨改进农具。
经过多次试验,奚仲发明了一种新的犁具,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村民们对他的发明赞不绝口,纷纷效仿。
“太感谢了!奚仲真伟大呀!这种新工具制造真是灵巧呀!”
“好厉害呀!”
“没什么,能帮到大家我也很高兴呢!”
未花则将自己学到的手工艺技巧传授给滕州村民们,丰富了村庄的文化生活。
她还与村民们一起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手工艺品展览,吸引了周边村落的人们前来参观。
“真是神奇的发明呢!”
“很高兴可以帮到大家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奚仲的发明传遍了附近的村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他发明的农具。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
“听说这里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奚仲?”
官员们来到村庄,亲眼目睹了奚仲发明的农具的效果,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
“奚仲!真厉害呀!”
不久之后,奚仲被邀请前往都城,将他的发明展示给虞朝的长老们。
虞朝的长老们对奚仲的发明深感兴趣,赐予了他丰厚的奖励,并任命他为农具改良的负责人。
“奚仲,你在外面历练的名声已经传到了虞朝的都城,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功绩,你是要马上回到虞朝都城获得实权,成为一个拥有实权的君主。
还是愿意继续累积功绩,为民众做贡献呢?”
奚仲思考片刻,目光坚定地回答道:“我愿继续留在民间,为百姓创造更多实用的工具。”
他深知,权力并非他追求的目标,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于是,奚仲拒绝了返回都城的邀请,选择留在滕州村庄。他不断钻研改进农具,将其推广至更广阔的地区,造福了无数农民。
而未花,则在手艺领域继续深耕,她的作品越发精美,名声远扬。二人虽领域不同,但彼此的心却始终紧密相连。
在奚仲的努力下,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滕州这个村庄也不断地发展壮大。
后来变成了一个小镇,后来又变成了一个小城。
他的名字成为了百姓心中的骄傲,流传千古。
“伟大的发明家奚仲!带来了滕州的繁荣发展!”
比起来回去虞朝都城余杭掌握实权,奚仲欣然接受了继续在外游历的这一任命,决心为滕州农民们创造更好的耕作条件。
随后他们又重新回到一起,在滕州继续努力生活。
有一天,奚仲看着未花为了他不断忙碌的身影,顿时之间十分感动。
他决心向未花求婚。
“我们历经了那么多事情,不如结婚吧。”
“好的呀!”
未花听到了奚仲的求婚,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两人的感情本来就是很好,此时奚仲向未花求婚之后,自然也好比是水到渠成一般。
“我们马上就举行婚礼吧!”
“行,那就在滕州村,哦,现在应该叫做滕州小城举行婚礼吧!”
“好的呀!”
奚仲和未花决定就地举行婚礼结婚。
他们都给虞朝都城余杭发去了消息,由于奚仲不识字,于是由奚仲口述,未花代写这一份信件。
“尊敬的虞朝王室长老们:
我奚仲李任和未花求婚称呼,我们在这里滕州生活得很好。
眼看着滕州从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一步步形成了一个镇,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城市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