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齐声道:“谨遵陛下旨意!”
随后,番禺宣布散朝,众人陆续离去。番禺独自留在殿内,思考着未来的局势和应对之策。
番禺转身走向窗边,望着窗外的繁华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国家面临的挑战严峻,但他也相信只要君臣齐心,定能克服重重困难。
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赶来,呈上一封紧急奏折。番禺接过一看,脸色骤变。
原来,边境地区又起战火,敌军来势汹汹,边境守军节节败退。
一目国自从割地还给虞朝之后,其国内日渐动荡不安。
在新任的一目国的君主上位之后,他一直暗中准备攻打虞朝,眼下果然就推翻了和约,命令大军攻打虞朝的边境。
番禺立刻召集诸位大臣商议对策。
\"陛下,此次敌军来袭,规模浩大,不可轻敌。臣建议调集周边军队增援边境,同时加强城防建设。\"一位将军拱手道。
\"此外,我们还需派出使者与邻国结盟,共同对抗敌国。\"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番禺点头赞许,\"就依爱卿所言。速速拟旨,调遣兵马前往边境。同时,遣使前往邻国陶唐国,争取达成同盟。\"
原来,当时的陶唐国位于虞朝的西北方,属于虞朝的邻国。
在历史上,一目国略显衰退之后。
之后当时在北方抗击一目国的虞朝附属势力九黎拼全力支援山西、陕西等地抗击一目国的力量,随后促成了陶唐国的建立。
由于当时的陶唐国就是在虞朝的附属势力九黎的全力支持之中建立起来的。
所以说历史上的后来,陶唐国也一直把和虞朝友好当成重要的国策。
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常常会共同一致。
陶唐国和虞朝的关系好到了一些遥远的国家会认为陶唐国和虞朝就是同一个国家。
所以说历史上的唐虞常常并称共举,甚至可以互相为通假。
陶唐国的人民非常勤劳,国君也没有什么野心。
他们的人民往往都是从早忙到晚。
手中总是不停地劳动。
除了中午可能稍作歇息。
一般直到日落才休息。
在陶唐国大家都尊重劳动者。
在当时陶唐国由于他们十分勤劳又没有太大的野心,番禺也常常和陶唐国互通有无,两国人民的关系也非常好。
陶唐国的国家以春天为最隆重的季节,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在历史上,陶唐国曾经长期和虞朝交好。
几日之后,番禺正在书房中审阅奏章,侍卫前来禀报:“陛下,出使陶唐国的使者回来了。”
番禺心中一喜,连忙道:“快传!”
使者进入书房,跪地行礼后,将陶唐国国王的回信呈给番禺。番禺展开信件,仔细阅读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致敬爱的虞朝国君番禺:
听闻虞朝遭受了一目国的入侵,吾比虞朝还心急如焚。
派来使者结盟一事自然立即应允。
以虞朝和陶唐国的关系,何必见外,虞朝的敌人,便是我陶唐国的敌人。
即日起,吾必点起所有兵马,支援虞朝,期待与您一同获胜!
尊敬您的陶唐国国君伊祁嘉在临汾留。”
信中,陶唐国国王伊祁嘉表示愿意与虞朝结盟,并派遣军队支援边境。番禺大喜过望,立刻下令设宴,款待使者。
在宴席上,番禺与使者商讨了具体的合作细节。
“我们国王说了,虞朝的敌人就是陶唐国的敌人!我们同意一起出兵!”
双方决定联合出兵,共同抵御一目国的侵略。
“好好,感谢来使!”
番禺听后松了口气,但他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决定亲自前往边境,视察战况并鼓舞士气。
“朕将御驾亲征,胆敢犯我虞朝者虽远必诛!”
数日后,番禺率领大军抵达边境。他视察了边防工事,慰问了守军将士,士兵们士气大振。
“虞朝必胜!”
“万岁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在与将领们商议战略时,番禺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
“我们应当先侦查敌军的动向!”
于是,他派出探子深入一目国境内,搜集情报。
不久,探子带回了重要情报:一目国的军队正准备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
番禺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所有将士,敌军即将来袭,全部做好准备!”
“是!遵命!”
所有的将士也都厉兵秣马,磨拳搽掌,做好了战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