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切的蝇营狗苟,本质都是研究规章制度。要么通过钻规章制度的空子当灰鼠,要么靠搞权钱权色交易从而搞定执行制度的人,这里也不例外。
联邦军事法规定,包括临时编制在内,所有编制面临撤销时,均需要提前三个月对编制所属的,在编制裁撤之后不属于军用的资产进行公示,在这期间,有意购买这些资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去和该单位负责人联系,商讨购买事宜,被购买的资产会在次日公开详情。三个月后,对编制所属,且尚未售出的一切非军用资产进行清算竞标。
一旦被裁撤的编制像特遣部队一样,申请了用于建设所需设施的军用地块,那么这块地就处于一个难以界定的地位。
在编制存续时,该地块属于军用地块,但是联邦地产法规定,所有的已开发的军用地块,必须从属于上面建设的军事设施所属的军事单位。现在编制撤销,这意味着地块上的军事设施所从属的军事单位没了。
理论上而言,这块地需要被其在未开发时所属的单位收回。可要收回已开发的军用地块,那可不是军方内部走手续这么简单,而是得同时走地方政府和地方驻军两方面的手续。哪怕一切顺利,三个月的时间也只能说是刚够。要是相关部门再卡一下,那就赶不上清算了。
因此,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地块,联邦内九成九九的军事单位都不会去走收回的流程。而是直接通知地方政府,宣布军方放弃这块地皮的所有权。届时,这块地就会重新进入星球内部的地产开发审核,被赋予商业或者工业用地的权限。
理论上而言,这是军方和政界的一种妥协。政界不在军方给自己的基地划定范围时添堵,而军方也不在自己不继续使用的军事用地上过多纠缠。当然,如果某个军事地块确实影响了该星球的正常建设发展,那么军方也会走流程还给地方去竞标,对已经使用过的战略要地,地方上也不会去卡军方的流程,让那块地在清算开始之前就回到军方所属。
做出这种妥协的原因很简单,政界需要军界的武力确保安全,军界需要政界的税收提供军费,而军方提供武力需要基地,政界获得税收需要发展,换句话说,双方都要用地。因此,搞点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妥协,留点方便双方,外人不清楚的后门,在当时设立制度的时候确实算是无可厚非。
但是,时间一过,一旦这个后门涉及的利益太庞大,那可就不是无可厚非的事了。
就比如临时编制这块,这涉及的可是地产。要知道,一块军事地块的面积,最起码都在三平方公里以上。而根据相关数据,哪怕是最便宜的工业用地,三平方公里都得卖到40亿以上,要是商业用地那得翻十倍不止。
事物是发展的,因此从来不存在完美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这种预留了后门的制度,那就更不可能不被发现了。
比如说,某财团相中了某块未开发的军事用地,那么这个财团就完全可以钻上面这些制度的空子。正常买地皮是得竞标的,可一旦该地皮的所属编制撤销,那他只需要想办法搞定当时的负责人,让他直接宣布售出就行了。
是,正式编制很难成立或者撤销,可临时编制好搞啊。
他们只需要掏一笔钱,和该地块所属的单位达成一点不可告人的协定,然后交一份填写好的临时编制申请书上去。上面的单位一批,再在那块地上随便盖点仓库什么的当军事设施,等临时编制为期一年的最短存续期一过,立马走简易流程撤编。这样,这块地就进入了裁撤编制所属资产的公示流程。
然后,他们再回到第一步,去搞定有关的负责人,以一个一半,甚至只有十分之一的价格把地拿下来就行了,而事实上,这一步基本上就在他们搞定这块地原所属单位的时候就顺手搞定了,简单地很。
甚至,如果这财团想搞波狠的,那他们还能再掏点钱,行同伟义珍之故事,将工业用地改为商业用地。
那到时候,就是以二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价格,拿下一块商业用地。
一块三平方公里的商业用地正常买,哪怕没人和你竞价,底价都四百亿。而靠贿赂搞定一系列人,只要那些人不想做一锤子买卖,连带上在那里搞建设和拆迁花的钱,最多就用一个亿。算上买地花的四个亿,这加起来才五个亿。
且不说这地拿来开发未来能赚多少,哪怕是单纯一倒手,赚二百亿都是少的。
资本论有言曰: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一切罪行,甚至冒着绞死的风险。这可不止300%,而是他妈的4000%!
绞死?你诛九族都拦不住这帮财团啊。
而如此庞大的利润,最关键的步骤,其实只是一份小小的《临时编制申请书》而已。
其实大战前,联邦就发现了这个漏洞,正在想办法堵的时候赶上银河系战争了。等一打完,联邦百废待兴,鸽派政府又是那种不管黑白,先把经济搞起来的执政理念。因此就没从制度上下手,只是让军方“看好”临时编制的事情,随后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