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641章 金殿之上,三童为证

第641章 金殿之上,三童为证(1/2)

    太和殿内,空气几乎凝固。

    张小山那番掷地有声的质问,如同最锋利的刀锋,狠狠地剖开了所有守旧派大臣那冠冕堂皇言辞之下,对生命的冷漠与虚伪。

    太医院院判刘秉文和礼部尚书王景弘等人被驳斥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们想要反驳,却发现任何引经据典的言语,在“活生生的人命”这五个字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然而,他们依旧不甘心。

    “巧言令色!”刘院判涨红着老脸,强行辩解,“张侍郎虽言辞犀利,却也只是偷换了概念!我等,并非不恤人命!而是,不能因一时之急,便行下万世之祸啊!”

    “正是!”王景弘也立刻附和,“此牛痘之法,未经长时验证,谁知其有无远患?若今日为救一人,而令十年后百人因此法而生怪病,此,又该由谁来承担?”

    他们,将辩论的焦点,巧妙地,从“是否该救”,转移到了“此法是否安全”这一更难以辩驳的层面。

    皇帝宁宣宗的眉头,也再次,微微皱起。

    他知道,这些老臣的担忧,虽然迂腐,却也并非全无道理。任何一项新政的推行,都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这种直接关系到天下人身体发肤的大事。

    若是不能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即便自己以皇权强行推行,将来也必将后患无穷。

    就在这朝堂再次陷入僵局,气氛变得微妙起来之时。

    一直静立于殿下的安国公二女张丫丫,却突然,向前一步。

    “陛下,”她的声音,清脆,而又充满了力量,瞬间,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刘院判与王尚书之忧,亦是臣女之忧。”

    “医者,行事,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任何未经实证之法,都绝不可轻用于人,更何况是……推及天下。”

    她这番话,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谨慎”,让刘王二人那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但,”丫丫的话锋,陡然一转,变得无比坚定,“牛痘之法,并非是臣女空想之臆测,更非是只在九皇子殿下一人身上应验的……孤例!”

    “为证此法之安稳无虞,早在为殿下种痘之前,臣女,便已奉父命,在京郊牧场,寻得三名曾染牛痘、又与天花病人有过密接,却至今安然无恙的牧童。”

    “并且,”她顿了顿,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的事实,“臣女,亦已于半月之前,亲身,试种了牛痘。”

    “如今,臣女安然无恙地站在这里,便是此法无害的……最好证明!”

    她说完,便缓缓地,卷起了自己那身宽大的宫装衣袖。

    露出了那截,如同白玉般光洁的皓腕,以及,手臂之上,那个清晰可见的、浅浅的……圆形疤痕!

    这个疤痕,如同一枚最沉重的印章,狠狠地,盖在了所有守旧派官员的心上!

    让他们,瞬间,哑口无言!

    连首席大司医自己,都已亲身试毒!

    这……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担当?!

    皇帝宁宣宗看着丫丫手臂上那个疤痕,看着她那双充满了医者仁心与坚定信念的清澈眼眸。

    他的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感动与……信任!

    “好!好一个‘以身试痘’!”

    他重重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充满了无尽的赞赏!

    “传朕旨意!”

    “立刻,宣那三名牧童……”

    “入殿!”

    ……

    半个时辰后。

    三个穿着崭新的、干净的粗布衣裳,脸上还带着几分胆怯与好奇的半大少年,在内侍的引领下,战战兢兢地,走进了这座他们做梦也未曾想过能踏入的、金碧辉煌的太和殿。

    他们,便是丫丫从京郊牧场,找来的那三位“活证据”。

    他们,都曾在过去的一年之内,感染过牛痘。

    他们的家人或邻里,也都在这次天花疫中,有人不幸染病,甚至……死亡。

    而唯独他们三人,却始终,安然无恙。

    “草民……草民铁蛋(狗剩、铁柱),叩见陛下!”

    三个少年,按照早就演练好的礼仪,有些笨拙地,跪倒在地,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发颤。

    “平身吧。”皇帝的声音,尽量放得温和。

    “朕,问你们几句话,你们只需如实回答便可。”

    他指了指丫丫手臂上的那个疤痕。

    “此物,你们,可曾认得?”

    三个少年抬起头,看了一眼,随即,都用力地点了点头。

    “认……认得!”为首的铁蛋,胆子最大,抢着回答,“回陛下的话,俺们……俺们手上,也都有!”

    说着,他们三个,便都撸起了自己的袖子。

    露出了手臂之上,那同样位置、同样形状的……圆形疤痕!

    “这……这……”

    大殿之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