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542章 赵括被迫称王。

第542章 赵括被迫称王。(2/3)

西周公国,请大周天子!”

    ~~~~~~

    需知,所谓“西周”、“东周”乃后人划分。

    但在周朝东周时期,治下确实有东周、西周二国并立。

    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无比衰微。

    有词曰:苦尽甘来。

    但上天并没有眷顾周室。

    公元前441年,周贞定王崩,其有四子。

    长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

    三个月后,二子姬叔弑兄篡位,即周思王。

    五个月后,三子姬嵬又弑兄篡位,即周考王。

    姬嵬弑兄篡位之后,忧前事重现,即位后,划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周国。

    疆域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西周公国。

    公元前367年,周威王去世,周朝宗室分裂。

    周威王少子根在赵国、韩国支持下于巩国故地自立,是为东周公国。

    周王畿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东周虽疆域狭小,但执掌周王室祭祀。

    所以周天子,最开始住在东周国。

    秦武王嬴荡欲入东周国举鼎,遭当时的周天子姬延(周赧王)严词拒绝。

    秦相樗里疾一怒之下将其逐出王宫,强迁至西周国寓居。

    如今这位周天子姬延虽空有天子名号,形同平民,受尽诸侯驱使,但终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嬴稷请他来,目的明确:为赵括行封爵之礼,赐其封地。

    封地取自秦军已攻占的赵城,以及即将迫使赵国割让的领土。

    嬴稷甚至带着几分恶趣味,亲自为赵括拟定封号为“代”,爵定为“公”。

    虽列国早已纷纷僭越称王,但既请天子出面,面子上总需恭敬些,表面功夫得做足。

    至于受封后赵括自称“代公”还是“代王”,秦国便不管了。

    消息传回邯郸,赵王勃然大怒。

    国土沦丧已属奇耻。

    力不能及,夺不回来,忍痛认了也罢。

    但如今暴秦竟还要逼他割让国土,予本国败将赵括,助其立国?

    地割予秦国,尚可对列祖列宗辩解是力战不敌,不得已而为之。

    若割予叛臣赵括,愧对先人,徒惹天下嗤笑!

    祖宗基业,岂容如此儿戏!

    列祖列宗怕要气得从陵墓中坐起来!

    而且赵国只是侯爵,他赵括一个废物、叛徒、降将,他的代国居然是公爵!!!

    这特么的还有天理吗?

    还有王法吗?

    婶婶可忍,叔叔不可忍。

    赵王坚决不允!

    得知赵王反应,嬴稷不怒反喜。

    因为这正中了麾下谋臣的预判。

    当初提出此策时,嬴稷还很担忧。

    若赵括受封后立刻自降身份,率众归附赵国。

    秦国等同于将这四十万人白白送还,岂非竹篮打水一场空?

    谋臣们谋臣却笑他多虑,理由有三。

    其一:赵括之忠,未必如铁。

    其二:新立之国,意味无数崭新爵位、官职、上升通道,巨大利益当前,那四十万降卒岂愿放弃触手可及的荣华,回赵国再做普通兵卒?

    其三:即便赵括忠心耿耿,四十万人皆为国士,以赵国王室一贯的“优良”传统,也必会自毁长城,逼反他们。

    如今赵王反应,恰印证此论。

    嬴稷立刻派人将赵王“宁予暴秦,不予家贼”的态度,大肆宣扬。

    尤其重点在赵国内部与降卒营中散播,将“阻碍降卒归家”的罪责全数推到赵王头上。

    “非我嬴稷不欲放诸位生路,实乃汝王不愿汝等归家团圆,逼汝等赴死!”

    降卒哗然,赵国民意汹涌。

    四十万降卒背后是四十万个家庭。

    这股汹涌的民意,赵廷难以承受。

    最终,赵王被迫妥协。

    但他私下仍遣使密会赵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虽你贵为代王,然终是赵人,待我国缓过气来,你我兄弟之国当携手共雪长平之耻。”

    嬴稷对此早有防备,他要求赵括及四十万降卒共同对天幕立下誓言。

    他并未不切实际地要求他们发誓永不攻秦。

    血海深仇非一誓可解,何况天幕好像也不管誓言。

    即便天幕管束誓言,他们恐怕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死在攻秦的路上。

    他所要求的誓言极为刁钻。

    命赵括立誓:“永不自降身份,向赵国称臣。”

    命四十万降卒立誓:“永生效忠代王赵括一人。”

    誓词简单而恶毒:“有违此誓,子孙后代皆如司马氏一族,身死族灭!”

    自天幕现世,透露后世社会制度梗概后。

    诸子百家思潮涌动,各国思想家竟推演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