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牛爵爷不是东林党魁首吗?
把胡阁老开棺戮尸还不够,连坟都推平了啊!
得罪了牛太师,不挫骨扬灰都算人家心慈手软了!
在英国牛顿都能把胡克的画像全毁了,在咱们国家那估计就是把历史上关于胡克的记载和碑文全抹了。
但凡换个别的人,我只能憋得老脸通红,然后一声叹息。
然而这是牛爵爷,狠人中的狼灭,他没生在华夏,是他的遗憾,是世界人民的幸运。
牛爵爷在华夏,怕是要搞白奴贸易,毕竟牛爵爷真做过黑奴贸易,明显没有道德包袱。
牛顿:如何杀人没有负罪感?不把人当人就行了!
牛圣讳顿教会我们三件事:学问要按照儒学的数学原理这么搞、非我族类都不是人,是物品、黄金才是天然货币,不够就出去抢。
牛顿生晚了,如果他刚好在嘉靖朝入仕,就是最完美的。
上能哄嘉靖开心,和他一起研究修仙,下能统领内阁,治国理政,中间闲着没事,还可以把科学缝进儒学、道学、佛学。
~~~~~~
大明,嘉靖年间。
天幕提及一个信神,研究神的科学家,嘉靖又想起数月前脑海里那个朦胧的幻想——机械飞升。
~~~
大明,崇祯年间。
“还真他娘的是个全才!”崇祯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毫无帝王形象。
他眼神复杂地盯着天幕,喃喃自语:“这般人物,若是生于大明……”
话说一半,却戛然而止。
他自嘲地摇摇头,天幕未现之前的自己,即便诸葛亮再世、岳飞重生,只怕也会被自己用废。
朝堂上的党争倾轧,早已让大明千疮百孔。
忽然,他眼中精光一闪,想起一个人来,倒是同时集政治家、科学家、神学家于一身。
崇祯忽然坐直身子。
“承恩,去传口谕给徐家子弟,要他们继承徐公遗志。”
“将来蛮夷提及牛顿,朕希望蛮夷说:牛顿不过是英夷的徐光启!”
王承恩正要领命而去,却又被叫住。
崇祯沉吟片刻,又道:“顺便传谕汤若望,让他写信去西洋,请那些科学家、神学家都来大明效力。”
“皇爷,朝臣们怕是会……”
“不满?”崇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那就让他们去论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错的!”
“如今女真未灭,他们再不满也得给朕忍着!”
他站起身来,踱步到窗前,声音低沉:“若不趁此时做些事情,待平定女真之后,朕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
清朝,康熙元年。
云南。
“陛下,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吴三桂恭恭敬敬地行礼。
永历帝抬了抬手:“大将军不必多礼。”
“朕说过,军国大事由你决断便可,直说无妨。”
吴三桂嘴角微扬:“臣想请陛下给景教教宗修书一封,以利相诱,请他们将牛顿、胡克等人送来大明。”
“再请陛下给国姓爷去信,让郑氏动用在西洋的底蕴,若利诱不成,便直接绑来。”
永历帝挑眉反问:“大将军,朕自然没有意见。”
“但若是以强力绑来,人心不服,不愿效力,岂非徒劳?”
吴三桂轻笑一声,“那牛顿最痴迷神学,如今这天幕显圣,难道不比他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迹更有说服力?”
“况且他在西洋因出身所限,终究难登巅峰,陛下若赐他刘姓,何愁他不归心?”
顿了顿,吴三桂又道:“如今华夏虽乱,却非百年后那般积弱。”
“蛮夷对天朝上国仍存敬畏之心。”
“大明爵位,岂是英夷可比?”
“再说西洋蛮夷想要加大通商,总要有个中间人,牛顿再合适不过。”
“何况那汤若望降清已久,恐怕早已说动康熙小儿派人去请了。”
永历帝沉吟片刻,终是点头:“便依大将军所言。”
“朕这就修书,你派人快马加鞭送去。”
不出吴三桂所料,鳌拜、康熙早已和汤若望达成秘密协议。
汤若望梦寐以求的无限制传教之权,终于得偿所愿。
汤若望很清楚,若是清军占据绝对优势,虽不会立即鸟尽弓藏,但也绝不会真正重用这些他们。
唯有在双方僵持不下,民心向明的情况下,才会答应他们的条件。
而对汤若望而言,大明绝不可能给出如此优厚的条件。
清廷之所以敢答应,正因为他们从未真正以华夏之主自居。
若是大清败亡,哪还管他汤若望会把华夏搞成什么样子?
大清都没了,我还管他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