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分身乏术(2/4)
版物也很严格,比如出牌书籍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大祖规定未经官方认定的书不可以读,例如删节后的《孟子》也只能用于科举考试,不能用于日常教学。此外,虽然大祖时代久远,现在文化有所繁荣,但各种教学和出版业仍然受到限制,所以,族长和诸位贵人不能泄露学生们的消息,也不能说谁在教学,官府派人前来查问更不能说。好了,我暂时就说这么,族长和诸位贵人有话请讲。’‘大夫说的非常好,非常好,我们不知道国家有这么多限制,如果大夫不说,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读书有这么多限制,这样好吗,大夫,我们选择晚上读书,白天不读书。’‘族长,其实我也只能是晚上教学,白天没有空教学。好啦,为了孩子识字,我辖出去了,尽能力教好孩子们吧,古话说,不穷不教学,不饿不抓勺。教书本来是低贱职业,但我认为教人识字、培育人才,教授是崇高的职业,也是崇高的思想传播人。’‘对对…大夫说的对!’这晚他们聊的很晚,基本天亮才散了回家。”“那个珠珠妹是谁?”“她是阿敖的女人。”“哦?珠珠妹是阿苗之后还是阿嫒之后?”“阿嫒之后,阿敖学会骑马,来去很快,经常回幼咖村看阿嫒和儿子,由于…”“阿嫒知道阿敖和珠珠妹的事吗?”“应该不知道,因为不久之后阿嫒又生了一个儿子,已经是第五个儿子了,如果知道珠珠妹的事,阿嫒是不服气的,也不跟他生孩子了。”“什么?阿嫒生五个孩子了?”“是的,阿苗的大儿子都十三岁了,阿嫒的大儿子也有九岁,阿敖此时人财两旺了啊。可是,他的各种压力一定不轻松吧?”“阿茜说的对。阿敖还继续在那里教学和开医馆吗?”“在那里的,但两年之后…”“阿茜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我没事,但不好意思继续说阿敖的事了…”“为什么?是不是阿敖两年后又娶一个女人?”“是的,不过,他的医馆虽然收入很好,但学堂越来越多学生,开始是村人介绍别村的熟人的孩子前来读书,这些问题阿不知道,因为医馆大忙,晚上都急急匆匆上课,并不注意增加学生,如果知道就反对了,那么有开始就必然有继续了,不到两年就增加一倍学生了,有一晚上,阿敖觉不对了,奇怪,怎么好像学生多了起来?他就查问族长为什么近来学生越来越多,原来族长也不知道,因为只是晚上上课,族长从来没有去过问这种事情。但他调查清楚后就告诉阿敖,原来这些学生涉及数十条村庄了,阿敖知道后也不生气。但他悄悄搬走了,悄的非常神秘,连珠珠妹也不知道他搬走了。珠珠就是本村的,她父母亲知道后就力劝阿敖搬回来,现在学生都等着他回来上课。可是,阿敖没有回去,珠珠多次去找他也坚持己见,决不再回去了,还告诉珠珠妹,教学是砍头的,你如果想丈夫被砍头就劝我蜀犬吠日去。但你放心,我决不会轻薄你的儿子,等有时间我安排你和儿子去铁耙县居住。”珠珠妹也无计可施,只好不再劝了。“后来阿敖真安排珠珠妹母子去铁耙县?”“是的,后来,听说阿敖要她到石城附近。但珠珠妹不愿意去,一直住在铁耙县。那么阿敖辛苦命又来了,晚上几乎不在医馆,想找他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后来,每个妻子住的地方开一间医馆,不样做不仅防止妻子大无聊去勾引男人,又可以增加收入,或者妻子可以自给自足,一举两得…”“阿敖的妻子有没有勾引男人?”“暗的不知道,明的就没有,从没听说他那个妻子勾引男人,其实一般人没有他那样的好生活,在那里,他们的生活算是上等了,这么好的生活,是女人都有安全感了,还去勾什么男人?”“就是他要东奔西跑,到老还不知道那个儿子管你…”“是啊,表姑,阿敖八九十岁了啊,他的儿女照顾他吗?”“他七十二岁那年就没了…”“啊?唉!他有多少钱财、多少儿女又怎么样?”“老头说的是,最宝贵的是活的长寿。”“是啊,我早想问灷哥哥了,你们寿这么老还这么健康…哦?你们是大夫,肯定懂得养生了。可以教我们一些养生方法吗?”“阿茜,不是我不肯教,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养生方法,很随意,阿茜想想,我们前半生天天在江湖上撕杀,东奔西跑,走到那那里睡到那里,有时候几个月没正式吃一顿饭,这些艰难岁月阿娇也很清楚。”“是的,表姑,我们没有什么养生方法,平时几天没吃过东西,饭到死,不说养生,常常饿死人,我们家那个人都经过那种日子,没有养生方法。”“但是…阿茜,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都没事?这个问题几年前就考虑了,我好像悟出一点道理了…”“你悟出什么道理?”“嘿嘿…阿茜,我还是不说吧,因为很荒唐,令难以置信,就不说了。”“我又不是外人,你说的对不对也不会笑你,就当说闲话吧。”“阿茜说的对,我感觉吃的好的人和吃的大差的人都死的快,尤其大鱼大肉的人、长期饿又不讲卫生的人和带病干活的人都不长命。”“做工不坏身体?”“做工不会坏身体的,甚至长期不做工、不出力的人反而死的更快,你想想,干活干累了还会继续干吗?当然不会。好啦,阿茜,后来阿敖跟阿嫒怎么样了?”“阿敖过了很久才去幼咖村,为了生计,他叫阿嫒暂时留在父亲身边,也给了她生活费,接着,马不停蹄去了海头,也就是椹川或者广州湾一带吧。后来阿嫒生一个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