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 第493章 北燕缔造者之一冯素弗:骑着双马镫改写历史的打工皇帝

第493章 北燕缔造者之一冯素弗:骑着双马镫改写历史的打工皇帝(2/3)

高云政权的脆弱性,也为冯氏兄弟提供了直接掌权的机会。

    在平定叛乱后,众人推举冯跋为新的领导人。这时,冯跋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提议:要把王位让给弟弟冯素弗!这种“兄弟让国”的戏码在权力至上的古代实属罕见。

    更令人惊讶的是,冯素弗坚决拒绝了。他的理由很有水平:“父兄之有天下,传之于子弟,未闻子弟籍父兄之业而先之。”意思是说,应该是父兄打天下传给子弟,哪有子弟借着父兄的基业反而爬到头上去的?

    这种谦逊和明智,让冯素弗赢得了更多尊重。最终冯跋即位,成为北燕文成帝,而冯素弗则担任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为北燕的实际掌舵人之一。

    冯跋即位后,对北燕的权力结构进行了精心安排。冯素弗被任命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基本上掌控了行政和军事大权。后来更迁任大司马,由范阳公进封为辽西公。

    这种安排体现了冯氏兄弟间的深厚信任,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权稳定的深思熟虑。冯素弗掌握实权但不僭越名分,冯跋保持最高地位但充分授权,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冯跋即位后,国号仍为“燕”,但历史上为了区分,称其为“北燕”。这一决定体现了冯氏政权对连续性和合法性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统治策略的务实特点。

    第四幕:反差萌治国术——从浪子到贤臣的转型

    场景一:生活作风的惊人转变

    冯素弗执政后,展现出了与年轻时完全不同的特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

    身居高位的冯素弗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车服屋宇,务于俭约,修己率下,百僚惮之”。他的座驾和住宅都力求简朴,这种做派在讲究排场的官员中显得格外醒目。

    当其他高官坐着豪华马车招摇过市时,国家二把手的冯素弗却乘坐“经济型”马车,这种画面确实有些违和,但也令人敬佩。更难得的是,他并非作秀,而是真正践行俭朴理念,“谦虚恭慎,非礼不动”,成为百官的榜样。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在动荡的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奢侈享乐的统治者往往迅速败亡。冯素弗的俭朴,既是个人的品德体现,也是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

    场景二:以德报怨的政治智慧

    冯素弗对待曾经拒绝过自己的人格外优厚,特别是那位曾经拒绝他求婚的韩业。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在当时快意恩仇的社会风气下,简直是一股清流。

    从政治角度看,这一做法极具智慧。它既展现了执政者的胸襟,也传递出“不计前嫌、唯才是举”的信号,有助于团结各方力量。在政权初建、根基未稳的情况下,这种宽容政策对扩大统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冯素弗的容人之量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他执政期间,能够团结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才,为北燕的稳定和发展汇聚了各方智慧。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十六国时期尤为难得。

    场景三:发展经济的务实举措

    冯素弗辅佐冯跋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减少徭役、鼓励农桑。最有趣的是,北燕曾下令每个百姓必须种植一百棵桑树和二十棵柘树,目的是发展养蚕业。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全民种植令”之一。

    北燕百姓在冯素弗的号召下,纷纷在房前屋后种桑养蚕,整个国家掀起一场“丝绸革命”。这种务实的经济政策,为北燕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冯素弗的经济政策反映了十六国时期汉化政权的典型特征:重视农业、鼓励手工业、轻徭薄赋。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恢复经济,也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

    第五幕:早逝的遗憾与考古的惊喜

    冯素弗于北燕太平七年(415年)病逝,正值壮年。哥哥冯跋七次亲临哭丧,悲痛不已。这种兄弟情谊在冰冷的历史记载中显得格外温暖。

    冯素弗的英年早逝,被认为是北燕的重大损失。历史学家不禁会想:如果冯素弗能多活十年,北燕的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

    从北燕后续的发展来看,冯素弗的早逝确实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去世后,北燕虽然仍在冯跋统治下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稳定,但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发展势头。后来冯弘夺位,北燕内部矛盾加剧,最终在436年被北魏所灭。

    冯素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随着他的离世未能完全延续。他倡导的勤俭治国、重视农桑、包容各族的理念,在后来的北燕政治中逐渐淡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给了我们另一个了解冯素弗的机会。1965年,考古学家在辽宁北票西官营镇发现了冯素弗墓,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这位历史人物提供了实物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墓中出土了四枚印章:“范阳公章”、“辽西公章”、“车骑大将军章”、“大司马章”。这些印章与史书记载的冯素弗官职完全吻合,证实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