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胜,让赫连定“胜光皇帝”的名号第一次有了点实至名归的感觉,也给风雨飘摇的胡夏政权强行续了一波费。匈奴末代“影帝”的演技和导演才能,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认证!
第三幕:联宋抗魏——“画饼大师”的跨国PPT
马髦岭的胜利,像一剂强心针,让赫连定有点飘飘然了。他开始认真思考“匈奴复兴有限公司”的宏伟蓝图。环顾四周,北魏这个巨无霸邻居虎视眈眈,自己这点家底硬刚肯定不行。怎么办?找外援!他想到了遥远的南方——那个隔着北魏、占据江南的刘宋王朝。
430年,赫连定派出了豪华使团,跋山涉水,穿越敌占区(真是玩命外交),终于抵达了刘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见到宋文帝刘义隆,胡夏使臣们口若悬河,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合作前景图:“尊敬的宋皇陛下!北魏拓跋焘那小子太嚣张了,咱们联手干他一票大的!事成之后,咱们按地理分账,恒山(在今河北)以东的土地,全归您!恒山以西嘛……嘿嘿,就由我们大夏笑纳了!”(史载:“恒山以东,宋国之主也;恒山以西,大夏之主也”)。
这操作,放在现代商业社会,就好比一个濒临破产、只剩下一个县城小卖部的公司CEo,拿着PPT跑去跟世界五百强排名前十的巨头总裁说:“兄弟,我看隔壁那个全球第一的巨无霸不顺眼,咱俩联手把它收购了吧!收购后,北半球的业务归你,南半球的归我!” 这饼画的,又大又圆,还飘着芝麻香。
神奇的是,宋文帝刘义隆居然还真有点动心了!或许是被赫连定马髦岭的“战绩”迷惑,或许是真的想北伐收复中原,刘义隆真的派出了大将到彦之率军北上,摆出了响应赫连定的架势。
然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什么人?那是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顶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之一,情报工作杠杠的。赫连定和刘义隆的“跨国PPT”刚画好,拓跋焘那边就收到“差评预警”了。他冷笑一声:“想合伙搞我?先把你那小卖部砸了!” 拓跋焘当机立断,亲率北魏最精锐的主力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直扑赫连定的老巢——平凉!赫连定那点“胜光”,在拓跋焘的绝对实力面前,瞬间黯淡无光。他精心策划的“联宋抗魏”宏大计划,还没正式上映,就被拓跋焘一巴掌扇回了现实,成了一地鸡毛。刘宋那边一看北魏主力西调,也趁机在东部战线捞了点地盘,但和赫连定想象中的“瓜分北魏”差了十万八千里。赫连定,这位“画饼大师”的第一次国际融资(忽悠)尝试,宣告彻底失败。
第四幕:鹑觚原——“断粮断水”真人秀与“刺猬”体验卡
拓跋焘亲征平凉,攻势猛烈。平凉城被围,危在旦夕。赫连定不能坐视自己的“都城”沦陷,只得硬着头皮,集结军队前去救援。北魏这边早有准备,名将古弼(这位老兄后来在太武帝朝以“笔头”闻名,但打仗也是把好手)领命阻击赫连定。
古弼深知赫连定刚赢了马髦岭,士气正旺,硬拼可能吃亏。于是,他祭出了兵法中的经典大招——诱敌深入。他派出小股部队,假装不敌,且战且退,一路把求胜心切的赫连定大军,成功“导航”到了鹑觚原(今陕西长武西北)。
这鹑觚原,名字听着挺有诗意,实则是个坑爹的地方。它是一片地势高亢的黄土台塬,上面光秃秃的,水源稀缺。古弼的部队抢先占据了水源和险要,然后像包饺子一样把赫连定的大军团团围困在塬上,同时切断了所有粮道和水源补给线。
这下可好,赫连定和他的几万大军,瞬间从救援部队变成了“外卖被困在电梯里的白领”——上不去,下不来,最关键的是没吃没喝!史书记载当时惨状:“定既至,弼围之,定不得水,马无草,渴乏,引众下原。” 人和马都渴得嗓子冒烟,饿得前胸贴后背。
在鹑觚原上硬撑了几天后,赫连定知道再耗下去,不用魏军动手,自己人就先渴死饿死或者自相残杀了。必须突围!他鼓起最后的勇气(也可能是绝望),身先士卒,带头向魏军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试图杀出一条血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还带刺儿!北魏军以逸待劳,箭矢如雨。赫连定冲在最前面,立刻成了魏军弓箭手的“重点关怀对象”。结果可想而知,他瞬间被射成了人形刺猬(史载“身被重创”)。主帅重伤,本就饥渴交加、士气低落的夏军彻底崩溃了。魏军趁势掩杀,夏军被杀万余人,包括尚书斛黎文在内的贵族、高级官员一百多人被俘,损失惨重。赫连定本人要不是被忠心耿耿的部下拼死抢救出来,估计当场就“杀青”了。
当赫连定浑身是血、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被抬离鹑觚原战场时,不知他是否会想起自己那个充满希望的“胜光”年号。此刻,这年号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无情的嘲讽——“剩光”?最后一点光也快被掐灭了!而“刺猬皇帝”的体验卡,代价实在过于惨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五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