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 第605章 实在是妙!

第605章 实在是妙!(1/2)

    “凡田产不足五十亩的,照旧不加税。”

    “但凡超过五十亩的,一律十税一,重税!”

    “……”

    正德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而满朝文武,脸都绿了!

    十税一?这不是逼着地主造反吗?

    谁家大户不是上千亩地?谁不是养着成百上千的家丁佃户?这命令一出,地方上怕是要炸锅!

    刘希贤、谢于乔、王鏊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齐齐摇头——太高了,压不住,收不上来,搞不好就是天下大乱!

    “陛下!”高鸿志没停,接着说,“光加重田税,确实容易激起民变。”

    “所以,臣的意思是——田赋得往上提,商税,反倒要往下放!”

    “拿商路的松,换田头的紧;用商人的银子,补庄稼人的亏!”高鸿志顿了顿,看着正德皇帝明武宗,一脸正色地接着说道:“咱们可以把眼下大明朝的商税再往下压一压。”

    “不仅如此,还得推一把,让那些手握田产的地主和乡绅们动起来,别光盯着地里刨食,得把心思往买卖上挪,把咱们大明的买卖做活了!”

    “加重农税?减轻商税?”

    这话一出,内阁首辅刘希贤、兵部尚书谢于乔、刑部尚书王鏊等人全都皱起眉头琢磨起来。

    他们心里清楚,这些地主乡绅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人一上了年纪,想法就固,祖祖辈辈靠田吃饭,哪那么容易说转就转?

    虽说不少人家也开着铺子、养着商队,做点小买卖,可那都是副业。

    真金白银的根基,还是在那一亩亩地里。

    赚了钱,第一件事不是投生意,而是买地——买地才是硬道理。

    因为在他们眼里,铺子会倒,生意会垮,可田地不会。

    田能传子孙,能顶百代,是真真正正的“铁饭碗”。

    “高卿,接着说。”

    正德皇帝眉头微挑,目光沉稳地看着高鸿志。

    “启禀陛下,臣有个主意——凡是愿意把地卖给朝廷的,咱们照市价收,一分不少。”

    “而且,谁卖地,谁就在商税上得实惠。”

    “比如,打九九折、九八折,卖得多的,给到九七、九六都行。”

    “但最低不能低于九折。”

    “打折的幅度,就看他卖了多少地——卖得越多,扣得越多!”

    高鸿志顿了顿,继续道:“另外,要是这些人卖了地之后,还愿意提前交一部分商税,咱们再给一层优惠。”

    “再打一次折!折上加折!”

    “这也是奖赏他们为朝廷出力、主动让地的诚意。”

    “这么一来,肯定能撬动一批人动心。”

    “高明!”

    这话一落,满朝文武全都眼前一亮。

    刘希贤、谢于乔、王鏊、户部左侍郎王守仁、礼部左侍郎李循环,一个个都坐直了身子。

    这招太狠了。

    一边是重税压头,不松手就得出血;另一边是给足台阶,还能拿折扣、拿实惠。

    等于是在说:你不交地也行,那就乖乖多交税;你愿意放手,朝廷不光不亏你,还让你往后做买卖更划算。

    这下子,那些地主乡绅就算有脾气,也不敢乱嚷嚷了。

    更何况,这世道不是谁嗓门大谁说了算。

    你要是真敢闹事,锦衣卫的刀、东厂西厂的人,转头就能敲开你家大门。

    “妙!实在是妙!”

    “高卿这一招,简直是四两拨千斤!”

    “最绝的是——咱们不用掏一文钱,反而能让他们自己把银子提前送上来。”

    “用他们明天的钱,买他们今天的地。”

    正德皇帝脸上满是赞叹,语气里全是佩服。

    他不是装的,是真的服气。

    高鸿志这招,不伤国库,不动根基,却能把事办成。

    虽说让出去的是未来的税收,可眼下朝廷哪来的钱挨家挨户收地?根本掏不出。

    但只要把商业盘活了,银子还会远吗?

    刘希贤他们也都想明白了这一层,心里对高鸿志不由得高看一眼。

    这法子,简直是无本万利。

    天底下哪儿去找这么划算的买卖?

    “陛下抬爱了。”

    高鸿志神色淡然,略一拱手,语气谦和。

    “镇国公,老夫心里有个疙瘩,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希贤缓缓开口,目光落在高鸿志身上。

    这话一出,满殿的人都安静下来,连皇帝也看向他。

    “刘公有话,直言便是。”

    高鸿志微微一笑,神情坦然。

    “镇国公这法子,确实能让不少地主动心,把地交出来。”

    “可总有些人,铁了心不卖。”

    “不是人人都懂做生意,有些人一辈子靠收租过活,家里没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