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704章 路线抉择,步步惊心

第704章 路线抉择,步步惊心(1/3)

    江东的准备工作在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打包典籍、安抚人心、联络内应……

    每一项进展都通过玄镜台的密报,如同细密的雨丝,汇聚到南郑我这方小小的天地。

    然而,当准备工作逐渐接近尾声,一个最关键、也最致命的问题,终于摆在了我和核心团队的面前

    ——选择哪条路,将这批无价之宝和珍贵的人才,安全地从千里之外的江东,接到这偏居一隅的汉中?

    深夜,太守府的书房依旧灯火通明。

    徐庶和貂蝉侍立在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从江东到汉中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被细致地标注出来,

    几条用不同颜色丝线勾勒出的路线蜿蜒其上,触目惊心。

    每一条线,都代表着一种可能,也潜藏着无数的凶险。

    “主公,根据‘锦鲤’和各地潜伏人员传回的最新情报,

    结合我们对沿途地理、水文以及各方势力布防的分析,目前有三条备选路线可供考虑。”

    徐庶首先开口,他神色凝重,指着沙盘,声音沉稳却难掩其中的压力。

    “其一,是主水路方案。”

    他指向一条几乎完全沿着长江西进,然后转入汉水北上的红色丝线。

    “此路线优势在于,水路运载量大,速度相对较快,尤其适合运输大宗典籍。

    从建业(或吴郡)附近秘密登船,伪装成普通商队,沿江而上,

    经夏口,理论上可以直接进入汉水,抵达上庸或西城,再转陆路进入汉中腹地。”

    我看着那条红线,它贯穿了孙权势力范围的核心腹地,

    还要经过刘备如今重点经营的荆州水域,

    甚至在汉水下游,还可能与曹操在襄樊一线的势力范围发生接触。

    这简直像是在三头猛虎的眼皮子底下运送一块肥肉。

    “劣势,显而易见。”

    徐庶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

    “全程几乎都在各方势力的严密监控之下。

    孙权对长江水道的控制日益严密,盘查极多。

    进入荆州水域后,刘备方面虽然名义上是‘盟友’,但我们这次行动极其敏感,绝不能暴露。

    诸葛亮心思缜密,沿江关卡未必不会注意到我们这支‘特殊’的商队。

    最危险的是汉水下游,一旦被曹军水师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全程需要极其精密的伪装、准确的情报支持,以及……大量的运气,

    或者说,需要打点无数关卡,但这同样会增加暴露的风险。”

    貂蝉接过话头,补充道:

    “玄镜台在沿江各处都有眼线,可以提供一定的预警和协助。

    部分关卡,我们也有内线可以疏通。

    但船队规模过大,典籍数量太多,加上还有妇孺随行,完全不引起注意的可能性极低。

    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很可能全盘皆输。”

    我点了点头,心中已将这条看似最便捷的路线划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风险太高,变数太多,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不被发现,这不符合我的风格。

    “其二,是水陆结合,南线迂回。”

    徐庶指向一条绿色的丝线。

    这条线在长江中游便离开主航道,转向南方,

    似乎是利用了鄱阳湖或洞庭湖的水系,然后深入荆南山区,

    最终从更西面的、靠近巴东、鱼复一带的地方,设法进入长江上游或直接翻山越岭进入汉中南部。

    “此路线的优势在于,避开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主要关卡和势力核心区。

    荆南山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群山峻岭是天然的屏障,便于隐藏行踪。

    部分区域甚至仍是蛮族或地方小势力控制,官府力量薄弱。”

    “但缺点同样致命。”

    徐庶皱紧眉头,

    “首先,水路转陆路,意味着大量的典籍和物资需要重新装卸、搬运。

    在偏僻山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转运,极其困难,耗时极长,且容易留下痕迹。

    其次,荆南山区的道路极其难行,对于随行的妇孺老弱而言,将是极大的考验,甚至可能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最后,那些所谓的‘官府力量薄弱’之地,往往也意味着盗匪横行,秩序混乱,安全保障更加困难。

    我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护卫,并且需要极其可靠的当地向导。”

    貂蝉补充:

    “玄镜台在荆南山区的人手相对薄弱,情报支持不如江北。

    虽然可以提前派遣人员渗透、探路、建立接应点,但覆盖范围和反应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一旦在山区遭遇大规模的盗匪或地方武装,我们的小股护卫力量未必能应付。”

    我看着那条深入群山的绿线,仿佛看到了泥泞难行的山路、疲惫不堪的人群、以及潜伏在黑暗中的未知危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