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唐:萌娃小兕子,宠无极限 > 第332章 华清池

第332章 华清池(1/2)

    “我大唐的能工巧匠,已能用百炼精钢,将矛与‘月牙’一次锻造成型!”

    “通体如一,浑然天成,绝无这种拼接的脆弱之处!”

    说到最后,李泰的声音里已经充满了得意。

    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明确超越前秦的地方,胸中因那柄不锈神剑而产生的郁结之气,一扫而空。

    然而,他身旁一直沉默的太子李承乾,却忽然幽幽地开口了。

    “都过去上千年了,这点长进要是还没有,那才叫怪事。”

    李承乾的语气平淡,却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李泰刚刚燃起的火焰。

    李泰脸上的得意瞬间凝固,有些不忿地瞥了自己这位兄长一眼,却又无从反驳。

    确实,千年光阴,足以让沧海变为桑田,技艺的更迭进步,本就是理所当然。

    “说得没错。”

    陈晨的声音适时响起,化解了兄弟间的一丝尴尬。

    他看向那柄秦戟,眼神里带着一种客观的评判。

    “诚然,任何时代都有其局限性。”

    “秦人将青铜的潜力挖掘到了极致,但他们终究未能叩开钢铁时代的大门。”

    “所以,他们才会将如此巨大的精力,投入到防锈的工艺上。”

    陈晨的话语不重,却让在场的诸位,心头猛地一震。

    “因为,每一件青铜兵器,都太过珍贵了。”

    珍贵!

    原来如此!

    李世民的脑海中仿佛有电光石火闪过,瞬间照亮了所有的迷雾。

    之前,他为那“千年不锈”的技艺而心惊,为大唐武库中那些需要时时保养的钢刀而感到落后。

    可现在,他明白了。

    秦人之所以追求极致的保存,恰恰是因为他们的“产能”不足。

    青铜的冶炼铸造,工序繁复,耗时耗力,每一件兵器都堪称心血结晶,损失一件都令人心痛。

    所以,他们必须想尽办法让它永固。

    而大唐呢?

    大唐的钢铁产量远超前代,锻造技术也日趋成熟。

    府库里的兵器虽然会生锈,需要保养,但胜在可以大规模生产,可以迅速换装。

    一支军队损失了兵器,朝廷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补充完毕。

    这是一种底气,一种建立在庞大生产力之上的,更为强大的国力体现!

    想通了这一层,李世民只觉得心胸豁然开朗。

    一行人离开展厅,在陈晨的带领下,走向最后一处俑坑。

    “这里好小呀。”

    小城阳和小兕子探头看了一眼,有些失望。

    眼前的三号坑,面积远不如一号坑那般宏阔,坑内的陶俑数量也稀稀拉拉,不过数十个,与之前那千军万马的场面相比,简直可以说是袖珍。

    “先生,这里的兵俑为何这么少?”李治也好奇地发问。

    “因为这里,是这支地下大军的司令部。”陈晨笑着解释。

    司令部!

    这三个字一出,李世民的神情立刻变得专注起来。

    他们不再关注陶俑的数量,而是开始审视整个坑的布局。

    这是一个凹字形的建筑结构,坑中的陶俑并非列队作战,而是分列两侧,作拱卫之状。

    “此地……是帅帐。”

    李世民几乎是瞬间就做出了判断。

    他征战一生,对于军队中枢的布置再熟悉不过。

    “伯父好眼力。”陈晨点头称赞。

    “这里就是整支军队的指挥中枢,我们称之为‘军幕’。”

    他指着坑内的不同区域。

    “中间那辆战车,是主帅的座驾,但车上没有驾车的御手,想来是虚位以待主人。”

    “北边那个房间,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骸骨,应该是战前祈祷、占卜的地方。”

    “南边,则是将领们议事和休息的警卫房。”

    李泰仔细看着,补充道:“两侧的卫兵,皆是内向站立,面朝帅帐,显然是负责守卫的郎卫和亲兵。”

    一处小小的俑坑,却将一整套军事指挥体系,完整而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参观完这最后的军幕,众人从巨大的博物馆门口走出来。

    小兕子不由得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小嘴张得圆圆的。

    旁边的小城阳见了,也跟着打了一个,眼角都挤出了泪花。

    对这些金戈铁马的壮阔,小孩子的新鲜感终究有限,走了这么久,早就有些累了。

    长乐公主见状帮妹妹理了理有些散乱的鬓发。

    陈晨看在眼里,笑了笑。

    “看来小兕子和小城阳有些无聊了。”

    “不如我们换个地方,去泡个温泉放松一下?”

    温泉?

    这个词瞬间驱散了小兕子和小城阳的困倦。

    “温泉!要去要去!”

    小城阳第一个跳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