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小财主招上门女婿 > 第2106章 大同府要变天

第2106章 大同府要变天(1/3)

    城哥儿在大同府玩得乐不思蜀,本来欧阳凯叮嘱他早点把双姐儿带回京城,然而他舍不得离开大同府,毕竟这里有他心心念念的赵甜圆,他好不容易来一次。如果这次回去了,下一次见面不知要过多久。

    小时候,时光过得飞快,一年比一年高,年年不一样。

    如今长大了,心里有了情愫,才明白度日如年的滋味。

    恰好双姐儿也舍不得走,所以两人拖一天,又拖一天,一拖再拖……

    赵宣宣和唐风年尽地主之谊,不好意思催他们离开。

    而且,在赵宣宣眼里,城哥儿和双姐儿都和巧宝差不多大,还算孩子,孩子贪玩算情理之中。

    她的宽容,换来孩子们的得寸进尺。

    不过,对巧宝而言,天天玩早就腻了。

    所以,她这几天又在搞新花样,带着私塾的女徒弟们去街上摆摊,专门帮女子和孩童看诊。

    赵家私塾天天教琴棋书画、武艺,还教了好几个月医术。

    医术特殊,就像打仗一样,不能仅仅“纸上谈兵”,病魔就相当于敌人。徒弟们除了学医术,还要实际运用医术,才能事半功倍。

    “免费看诊!”

    “免费治病!”

    “快来看一看,瞧一瞧!”

    在双姐儿的吆喝下,好多人跑来凑热闹。

    双姐儿又提醒:“这里只医治女子和孩童,请男子去别的医馆看诊。”

    “排队,排队,不要乱来!”

    城哥儿带着一群护卫,负责维护她们的安全和秩序。

    双姐儿和女徒弟们医术不精,只能帮忙打下手。

    赵宣宣和巧宝学医多年,在成都府做过罗太医回春堂的学徒,又在京城做过张老太医和张夫人的徒弟,算一算,有差不多十年学医光阴。

    她们虽算不上神医,但看点小病没问题。而且,她们对每一位病人都耐心十足,又没有赚病人钱的想法,所以尽心尽力,让病人感觉舒适、放心。

    “大夫,我家孩子长针眼,天天用衣角去扎,反而变严重了,咋办?”

    “大夫,我家孩子也长针眼,一起看看吧。”

    ……

    暂时有三个长针眼的孩子来看病,全都无精打采,眼睛红肿,看起来可怜兮兮。

    赵宣宣不慌不忙,先叮嘱三个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然后让私塾女徒弟们舀水给三个孩子洗手,用羊乳皂和水洗得干干净净。

    然后,赵宣宣和巧宝遵循望闻问切的看病流程,看一看,问一问,再诊脉。

    以前,乖宝小时候长过针眼,所以赵宣宣有这方面的经验。

    赵宣宣一边看病,一边对私塾女徒弟们进行讲解。

    “用衣角去扎针眼,这种偏方容易使病情加重。”

    “比如,这个孩子就越搞越严重了。另外两个孩子的眼睛才刚开始发病,还不严重。”

    “严重情况不一样,诊治的办法也不一样。”

    徒弟们认真听,个个点头如捣蒜。

    巧宝比徒弟们熟练,先帮两个不严重的孩子把脸擦干净,特别是眼睛周围,然后动手取出干净的布,用温热水泡一泡,折叠,让这两个孩子敷眼睛。

    这样治病不痛,所以孩子们不哭不闹。

    排队的人都好奇地观察。

    巧宝又配药方,亲手捣药。

    她和赵宣宣不一样,她干正事的时候不喜欢说话,与平时玩耍的模样迥然不同。

    赵宣宣负责讲解,用哪些药,哪些内服,哪些外敷……

    “除了用药,还要特别注意,让眼睛干干净净。”

    “如果总是用衣角去扎,衣角越弄越脏,所以病情反而变严重。”

    “眼睛痒的时候,也别用手使劲揉。涂上这种药,可以减轻瘙痒,还可以让家人帮忙吹一吹。”

    “欲速则不达,从发病到痊愈,有一个过程,大概半个月左右。”

    ……

    光是帮这三个孩子治针眼,就花费差不多两刻钟。

    有些排队的人不耐烦,火气很大,恼火地催促。

    “大夫,你快点啊,半天了,还没轮到我。”

    “真是的,到底会不会治病啊?”

    “是不是骗人的?”

    “我还要回家去煮饭呢!能不能先帮我治一治流脓的耳朵?”

    有个人想冲到最前面去插队,被城哥儿阻止,并且警告:“插队的人,没有资格看病,到后面去排队。”

    有些人骂骂咧咧,没耐心等这么久,干脆走了。

    赵宣宣和巧宝看病、开药,都没收钱。那三个妇人,牵着长针眼的孩子,拿着药,高高兴兴地离开,还对别人说:“是真的,不收钱,这大夫可好了。”

    于是,又有一些贪小便宜的人跑来排队,伸长脖子,探头探脑。

    有挺着大肚子的女子,有抱奶娃娃的人,有脚被热水烫伤的人,有牙痛的人,有头痛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