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 第222章 吴楚后继纷争与楚国复兴

第222章 吴楚后继纷争与楚国复兴(2/3)

帅大军回国。回国后,阖闾全力攻击夫概。夫概最终兵败,逃亡到楚国。楚昭王念其有功,封其为堂谿氏。夫概的命运,就这样在权力的争夺中被改写,而吴国也在这场内乱与外患的交织中,逐渐走向了衰落。

    当楚昭王回到郢都时,眼前的一切让他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繁华昌盛的郢都,在吴军的洗劫下变得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城外,白骨如麻,森森白骨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无情,每一具尸骨都代表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个被战争无情夺走的家庭。城中,曾经辉煌壮丽的宫阙如今已半数残毁,断壁残垣间,依稀还能看到往昔的繁华盛景,但如今却只剩下一片破败与荒芜。楚昭王望着这一切,心中既有对国家遭受重创的悲痛,也有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为了迅速恢复统治秩序,稳定人心,楚昭王立即论功行赏。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复国之战中,斗辛、王孙由于、王孙圉、钟建(逃亡途中负季芈)、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斗怀等九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或在困境中坚守忠诚,或四处奔走寻求外援,为楚国的复国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楚昭王毫不犹豫地给予他们丰厚的奖赏,以表彰他们的功绩,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

    然而,在论功行赏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争议。斗怀(斗辛弟)虽然在复国之战中表现出色,但他在最初曾谋弑楚昭王,这一行为引起了众人的强烈不满,尤其是子西。子西主张取消对斗怀的奖赏,他认为斗怀的罪行不可饶恕,他的过错足以抵消他的功劳。但楚昭王却有着更为长远的眼光,他深知在国家危难之际,需要的是团结一心,而不是内斗和仇恨。于是,他说道:“大德灭小怨,道也。”坚持与兄长斗辛一样给予斗怀奖赏。楚昭王认为,不能因为过去的仇恨而忘记对方在关键时刻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要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凝聚人心,让国家更加团结,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楚昭王奔随渡臼水时,蓝尹亹自恃功高,不仅不给楚昭王提供舟船,反而先渡自己的妻子。这一行为无疑是对他人的极大不尊重,也显示出蓝尹亹的自私与狭隘。楚昭王复国安定时,心中充满了对蓝尹亹的愤怒,他想要杀掉蓝尹亹以泄心头之恨。然而,子西却及时劝谏道:“子常唯思旧怨以败,君何效焉?”子常正是因为总是记着旧怨,才最终导致失败,难道君王也要重蹈覆辙吗?楚昭王听后顿时省悟,他意识到,作为一国之君,不能被个人的恩怨所左右,否则只会重蹈覆辙,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于是,他说:“使复其所,吾以志前恶。”于是让蓝尹亹回到原来的住所,以此铭记过去的错误,警示自己和他人。

    申包胥在楚国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畏艰险,长途跋涉赴秦乞师救楚。他依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七日勺水不进,用他的真诚和执着最终感动了秦哀公出兵救楚。他的行为,无疑是楚国复国的关键之举,他的忠诚和勇气令人敬佩。然而,当楚昭王想要奖赏他时,申包胥却拒绝了。他说:“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为诸?”他拒绝接受奖赏,毅然逃赏,成为了历史上忠诚的典范。他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此外,吴人入郢时,蒙谷为楚国保存了“鸡欢之典”,屠羊说则随从和保护楚昭王有功。他们二人的功绩同样不可磨灭,但在面对奖赏时,他们都选择了拒绝。蒙谷“自弃于磨山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争,过起了隐居生活;屠羊说则返回自己的“屠羊之肆”,继续做他的屠夫,回归平凡的生活。他们二人堪称我国历史上的大义之人,他们的行为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后世传颂不衰。

    楚昭王回到郢都后,面对国家的残破,他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迅速采取行动,论功行赏,稳定人心。他的胸怀宽广,能够以德服人,凝聚人心,为楚国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斗怀、蓝尹亹、申包胥、蒙谷、屠羊说等人的故事,也成为了楚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忠诚与正义,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楚昭王的妹妹季芈,是一位温柔而知恩图报的女子。在楚昭王逃亡途中,她险些陷入危险,是钟建毫不犹豫地背负起她,一路护送她安全抵达目的地。这份恩情,季芈始终铭记在心。回到郢都后,为了报答钟建的救命之恩,她主动向楚昭王提出嫁给钟建的请求。楚昭王深知妹妹的品性和钟建的忠诚,于是欣然答应了妹妹的请求,并且任命钟建为乐尹,负责宫廷音乐事务。这一举动不仅成全了妹妹的感恩之心,也激励了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

    在楚昭王的治理下,楚国在经历了郢破之难后,逐渐恢复了元气。楚昭王以“德”为重,推行了一系列仁政。对于有功之人,他毫不吝啬地给予奖赏,激励他们继续为国家效力;而对于过去的过错,他则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再追究。这种宽广的胸怀和明智的治理方式,使得君臣之间团结一心,国家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也重新看到了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