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 第213章 人亡霸灭

第213章 人亡霸灭(2/3)

目光如炬:\"君上,楚国看似强大,实则内忧外患。若能扶持吴国,定可牵制楚军!\"晋景公望着他呈上的《破楚十策》,地图上用朱砂标记的楚国软肋清晰可见。三日后,屈巫带着晋国的战车工匠和兵法典籍,踏上了东去的战船。

    太湖之滨,年轻的吴王寿梦握着屈巫递来的青铜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先生真能教我吴人车战之法?\"屈巫指着远处正在训练的吴卒,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不出三年,楚国必将腹背受敌。\"夕阳西下,新组建的吴国水师在水面上列成雁行阵,惊起一群白鹭。

    两年后的春天,楚国边境狼烟四起。吴国的轻舟如鬼魅般穿梭在长江支流,焚烧楚军的粮草辎重;晋国则在北线不断蚕食楚国的附庸国。子重望着战报,咳出血沫染红了令尹的紫袍。他忽然想起庄王下葬那日,屈巫站在灵柩前,眼神里既有忠诚,也有决绝。

    郢都的百姓们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说屈巫在吴国训练出了一支\"飞鸟军\",能日行三百里;也有人说子重夜夜梦见屈氏族人的冤魂。而此时的屈巫,正站在姑苏城的城楼上,看着吴人用他教的阵法大破楚军。寒风吹起他的白发,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郢都的朝堂,庄王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楚国的未来...\"只是这个未来,早已被权力的旋涡撕得粉碎。

    郢都的青铜编钟依旧在祭祀时奏响,那古老的音符在庙堂中回荡,但乐声中已听不出往日的雄浑与激昂。往昔,这编钟的乐声曾伴随着楚国的辉煌,见证过无数的荣耀与胜利,如今却只剩下几分凄凉与落寞。当子重、子反在朝堂上编织着权力的罗网,明争暗斗、勾心斗角时,千里之外的晋国绛都,正卿郤克的手指在舆图上反复丈量着齐楚之间的距离。他那锐利的目光在羊皮卷上扫过,楚国境内用朱砂标注的内乱据点密密麻麻,如同一片片暗红的伤疤,而齐国边境的防线却画得格外疏朗——这位晋国权臣早已看透,真正的突破口不在南方的荆蛮之地,而在东方的泱泱大邦齐国。

    公元前589年的春寒尚未褪去,晋国战车的辚辚声已响彻齐鲁大地。郤克精心挑选的八百乘战车裹着厚厚的牛皮,车轮上涂抹的松脂让行进声轻若蚊蚋,仿佛幽灵般悄然逼近。齐顷公正在临淄宫苑中逗弄新得的白狐,那柔软的白毛在他掌心滑动,他沉浸在片刻的惬意之中,忽闻北境烽火连营,酒盏坠地摔成碎片。仓促集结的齐军在鞍之战中遭遇重创,当晋军的戈矛逼近国君的华盖时,齐顷公才惊觉楚国许诺的援军始终未曾出现,他满心的期待化作泡影,只剩下无尽的惊恐与绝望。

    战后的盟誓仪式上,齐顷公握着刻满屈辱条款的竹简,望着晋国军旗上猎猎作响的玄鸟纹,心中满是愤懑与不甘。他想起数月前楚国使者信誓旦旦的承诺,那些甜言蜜语如今却成了刺痛他心的利刃。而此时的郢都,子重正忙于清点屈氏的田产,对北方的变局浑然不觉。朝堂之上,大臣们各自为政,无人察觉楚国的霸业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楚国苦心经营的“联齐制晋”战略,随着齐国使臣将盟书投入黄河,化作浊浪中的泡影,一去不复返。

    诸侯们私下议论纷纷,昔日饮马黄河、威震四方的楚庄王若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慨。他一生的雄心壮志,他为楚国打下的江山,如今竟在后人的手中一点点失去。

    这年深冬,北风呼啸,楚国的大纛如红云般漫过方城,猎猎作响,仿佛在宣告着楚国的威严与雄心。子重亲自为楚共王披上熊皮大氅,厚重的皮毛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温暖。十四岁的少年国君望着北方漫天飞雪,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未知的迷茫。他的目光穿透风雪,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却又不知该从何寻起。

    鲁国边境的蜀城,十三国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青铜礼器碰撞的叮当声不绝于耳,却暗藏着微妙的暗流。郑国使臣捧着玉璧的手微微发抖,他的袖中藏着晋国最新的密信,心中满是忐忑不安。陈国大夫望着楚营中若敖氏的族徽,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想起三年前被楚国吞灭的附庸小国,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寒意。当楚国史官郑重记下会盟盛况时,宋国代表在盟书上落笔的墨迹都比旁人虚淡三分,仿佛连他也不相信这盟约能维持多久。这场号称“复庄王霸业”的盛会,实则是诸侯们心照不宣的逢场作戏,连楚共王都能看出,祭坛上的牛血未干,各国使者的心思早已飘向远方,他们的心中,早已有了各自的算盘。

    时光如江水东逝,一去不复返。楚庄王死后的三十年,郢都的宫墙见证了太多权力更迭,朝堂之上风云变幻,王座之旁人心难测。子重暮年仍在为弭兵之盟奔走,他步履蹒跚,却仍怀有一线希望。然而,当他发现晋国使臣的眼神里再无敬畏,只剩下冷漠与轻蔑时,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当他在病榻上听闻晋悼公九合诸侯时,窗外的梧桐树正被秋风卷落最后一片叶子,那枯黄的叶片在空中打着旋儿,最终悄然落地,仿佛象征着楚国霸业的凋零。

    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