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437章 民心(2)

第437章 民心(2)(1/2)

    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一刻不停的模仿姜筠的笔迹。

    姜维依然锲而不舍的往天水城中射书信。

    目的只有一个,引诱姜筠回信,并且从他回复的书信里揣度他的行文风格和说话语气。

    以便达到更好的模仿效果。

    姜筠不解其意,一开始不理会,后来觉得若是能这样牵制住城下敌军,等待援军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两人之间的书信来往便多了起来。

    而另一边,一支支由讲武堂学子们带领的小队兵马开始在天水郡周围的乡野游走。

    一开始的时候,那些正在收割粮食的农民在看到他们的时候,立刻就被吓的拔腿就跑。

    生怕跑慢了变成汉军的刀下亡魂。

    这些讲武堂学子们看到这一幕一个个也都傻了眼。

    陛下只说让自己帮老百姓收割粮食,可这老百姓都跑了又去帮谁?

    消息传到刘谌的耳朵里,刘谌骂了一句榆木脑袋,这点小弯都绕不过来。

    百姓跑了难道你们就不会割完了捆好等他们回来拿?

    但是一想到这些讲武堂二期往后的学子们大多数都是官二代、三代,便又释然了。

    看来无论什么时代,脱离群众太久都不是一件好事。

    刘谌命人把他们臭骂了一顿后,一个个都开了窍。

    老百姓跑了他们就自己上手割,割完一块地,捆好之后再去下一块地。

    这些百姓们看到全副武装的汉军士兵虽然很害怕,也选择了 逃跑。

    但却选择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外看这些汉军士兵的下一步动向。

    不是他们不想走,而是地里的粮食事关他们下一年的口粮以及要交给大魏朝廷的赋税。

    谁知道这些劳作了一天的士兵在太阳落山之后,便纷纷离开了。

    地里的粮食就这么一捆捆的捆好放在那里。

    一直等到深夜,也不见有人过来抢走这些粮食。

    百姓们最终也是壮着胆子来到地里,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粮食全都带走。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百姓们也很是纳闷。

    这些当兵好像是在帮自己收粮食一样,也不偷也不抢。

    每天日出而来,日落而走,就连吃食都是自己带的。

    终究还是有胆子大的人,壮着胆子上前询问:

    “军爷 ,你们这是干什么的?”

    被问到的这一队士兵,带队的是讲武堂的一个二期学子。

    名叫黄明,是江夏黄祖之后。

    黄祖是刘表的坚定支持者,自然受到蔡瑁张允等人的排挤。

    后来黄祖死后,其后知道荆州不能久持。

    便跟着刘备一起入川,至今已经传了三代。

    黄明便是其中之一。

    名门之后的他别说是种地了,在今天之前几乎连见都没怎么见过。

    眼下手里的活计,也是这两天突击训练的。

    也算是体会了一把老百姓的艰辛。

    在听到老农的询问后,黄明直了一下早就酸困的腰,擦了一把汗说道:

    “老先生,如今正是农忙时节。”

    “大汉皇帝陛下知道你们劳作不易,特意命我等来 帮你们收割粮食,争取做到颗粒归仓,别砸他了。”

    听到黄明的话,老农一脸惊讶,大汉皇帝陛下,上一次听到这个词好像还是当年诸葛亮打到天水的时候。

    如今已经是大魏的天下了!

    但他不敢问,只好旁敲侧击道:

    “你家陛下为什么要让你们这么做?”

    黄明接着说道:

    “我家陛下说了,你们曾经都是大汉的子民。”

    “伪朝强夺了刘家江山,抢走了你们的土地,又让你们背上沉重的赋税。”

    “他这次回来,就是来解救你们的!”

    “这些土地原本就是你们自己的,种出来的粮食也应该是你们自己的!”

    老农听到这话,张了张嘴,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的土地?我们的粮食。

    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见老农愣住,黄明笑着说道:

    “老人家,这粮食是你们的,你们反倒是歇着,让我帮你们割了好几天麦子。”

    “赶紧招呼大家过来一起割麦子,早点收了也好种秋。”

    这些话术黄明当然是想不到的,全都是刘谌一字一句教给他们,让他们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听到黄明的话,老农立刻回过神来,“哎哎”的应了两声。

    便招呼远处的乡亲们过来收粮食。

    至于会不会是这些人故意骗自己,好把乡亲们骗过来杀。

    老农已经不担心了,真要杀他们何必费这么大的周章,一把火把这些粮食烧了,今年都得 饿死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