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189章 把大汉打造成三国灯塔

第189章 把大汉打造成三国灯塔(1/2)

    看着众人脸上的诧异之色。

    刘谌接着说道:

    “如今能记得大汉的人,在伪朝和吴国已经十不存一。”

    “他们能够窥得的,无非就是史书中的某一篇章节罢了。”

    “所以史书上记载的大汉是什么样,他们的认知里的大汉就是什么样。”

    “如果朕没有猜错的话,无论是伪朝,还是吴国,对咱们的描述都不会用什么好话。”

    谯周等人闻言点了点头,且不说别人怎么看自己。

    光大汉对魏国和吴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尤其是魏国,官方直接以伪朝称呼。

    难道说对方真的就是一个伪政权吗?

    大汉上下怎么看待魏国另说。

    最起码在吴国的眼里,魏国要比现在的大汉来的更加正统一些。

    因为当年的吴大帝孙权,可是正儿八经的跟魏国称过臣的。

    要是否定了魏国的正统性,那就是在否定吴国自己的正统性。

    “可是现在,朕把这本书送到他们的手里的时候。”

    “那些用《百家姓》作为启蒙教材的豪门子弟。”

    “会不会在通过《百家姓》进行启蒙的时候,对大汉产生一些好奇?”

    “为什么大汉能够弄出来如此精美的书本?而自己的朝廷却做不到?”

    “能做出这样书本的大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是不是和他们朝廷宣传口径中的大汉不太一样?”

    “会不会产生一种到大汉来看看的冲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君子所为也。”

    “换做是你们,你们会作何选择?”

    在场的这些人,哪个年轻的时候,不曾向大儒求学过。

    所以一下子就看懂了刘谌的做法。

    陛下这是要以《百家姓》为引子,吸引伪朝和吴国的士族前来大汉啊!

    那他们会被吸引吗?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因为连《百家姓》这样的好东西都能够随随便便流传出来的地方,谁都会觉得还有更好的东西存在。

    就好比一个天天都能吃白米饭的人家,很难不让人觉得他的家里会有一个硕大的粮仓。

    “陛下,伪朝和吴国的士族,那可都是有家族传承的。”

    “他们肯定能够得知历史真相,即便不够久远。”

    “百年内的历史还是记载的很清楚。”

    “所以臣觉得这件事不会这么容易。”

    陈寿皱眉说道。

    世家子弟不比老百姓,能够轻而易举的糊弄。

    这些世家之人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且华夏历史这么长。

    能够轻而易举的从里面找到先例。

    或许有人会对大汉的做法感到好奇,但是想要吸引这些人前来。

    恐怕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其余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脸上的表情也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

    刘谌却毫不在意的笑道:

    “朕知道,或许一本《百家姓》还不足以吸引这些人前来。”

    “但是你们别忘了,朕之前还放出去了一个消息。”

    “让伪朝和吴国的百姓可以随意的迁来汉中,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给他们!”

    “你们猜猜,是百姓们先知道这个消息,还是那些豪族或者是伪朝和吴国的朝廷先知道这个消息呢?”

    “眼下建平的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

    “这很难说是不是伪朝和吴国普通人唯一能够接触到大汉的地方。”

    “有这两个消息相辅佐,恐怕他们不信都得信了!”

    建平的发展代表着钱,《百家姓》代表着文化,汉中的土地代表着优越的制度和富足的底气。

    这是一个国家能够领先别人,并且被别人直观的感受到的东西。

    后世的灯塔为什么被称为灯塔,就是因为对方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在这三件事情上都遥遥领先于世界。

    眼下的大汉虽然远远没有强到那个程度。

    甚至在经济和文化上,不一定真的能够领先魏国和吴国。

    但是刘谌的这三驾马车拉出去,只要不是专门研究大汉的人,谁看了不迷糊?

    一个能够随便把土地分给别国百姓的国家 ,一个边镇都无比富饶的国家,一个能够随意的传播知识的国家,谁听说了不得心生向往?

    后世那个交通和通讯极其发达的时代,灯塔尚且凭借着这几个条件催生出无数的精神国人。

    更遑论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

    所以刘谌对这件事情充满了信心。

    而且好奇的滋生不是一天两天,等到魏吴两国的人心中的好奇滋生的差不多。

    大汉也能够发展的和他们想象中的大汉相匹配了。

    到时候这些人到益州一看,那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