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中,阿赫马德汗面部中箭,短暂的昏迷耽误了大事,没有及时得到命令的喀喇汗军错过了最佳撤退时机,被敌人成功合围并分割成数块。
顶着城头稀稀拉拉的箭雨,一场血腥屠杀只持续了半个时辰,残余的数万喀喇汗军便跪地投降了。
主力尽没、大汗被俘,城内的守军哪里还敢反抗,直接打开了城门。
他们本来是想求得一条生路,可惜铁木真不答应。
铁木真现在需要不停的给手下打强心针,用财富收买人心、用鲜血激发兽性,从而将更多人绑上自己的战车。
屠城再现,而且数奴隶军杀起同族来最狠!
照例,一把火烧了空城,又加一条万马踏平废墟,这是防止华夏军追来后将此地当做据点。
铁木真马不停蹄,继续西进。
曾经强大的喀喇汗王朝在占据河中地区后发生了分裂,西边的长支哈桑系在与赛尔柱的战争中失利,很快沦为附庸。
要不是南边强势崛起了新势力花剌子模,他们甚至连成为附庸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搅局者来了。
西喀喇汗人早就没了精气神儿,又见打头阵的是自己同族,大批军队就地倒戈。
到最后,都城守军干脆绑了年幼的大汗献城。
这些人很快就感觉自己选对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塞尔柱人被自己的新主子打得落花流水。
塞尔柱人是突厥乌古斯部落联盟【乌古斯叶护国】四大部族之一,最早居住在中亚北部的大草原上,以其酋长塞尔柱克的名字命名。
塞尔柱的孙子图格鲁克伯克在丹丹坎战役击败波斯军队,占领了呼罗珊,进而征服波斯全境。
十五年后,图格鲁克伯克又攻占了巴格达。
哈里发卡伊姆为了感谢其为自己解除了什叶派布韦希王朝的控制,封他为苏丹,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
图格鲁克伯克死后,他的侄子阿尔普·阿尔斯兰继位,在曼齐克特大败拜占廷军,俘获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之前被拜占廷统治的小亚细亚地区尽归其手。
到了第三任苏丹马利克沙时期,赛尔柱帝国达到了鼎盛,可惜也是衰落的开始。
马利克沙死后,诸子争位,国家四分五裂,叙利亚、克尔曼、小亚细亚等地陆续分裂出了一批小王朝。
马利克沙的第三子桑贾尔笑到了最后,在杀光了所有有继承资格的竞争者后,终于呼罗珊受封登基。
这个桑贾尔也算是个明君,登基后四下征讨,不但让那些分裂出去的小王朝重新成为了大塞尔柱帝国的附庸,还击败了东边强大的葛逻禄人,压得南边新兴的花剌子模难以出头。
不过赛尔柱的中兴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桑贾尔自大的选择了主动挑衅东方来的蒙古人。
铁木真吞并西喀喇汗后,原本是想南下的,原因有三。
首先,北边的赛尔柱太过庞大,自己没信心一口吞下。
其次,乃蛮王子屈出律逃到了南边的花剌子模,并被王子扎兰丁收留,自己出兵攻打算是名正言顺。
最后,铁木真曾得到一本从梁山学院流出的初级地理教材。
据书中记载,过了花剌子模再往南,穿过高耸入云的群山,有一片流淌着牛奶与蜜,且人们懦弱无能的黄金宝地!
可惜桑贾尔太自大了,他认为远道而来的蛮族,未经允许便吞并了自己的属国是一种极度的挑衅,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华夏十四年底。
桑贾尔调集大军,并动员附属诸国参战,口号是“抵抗异教徒,保卫穆斯林”。
事实证明,宗教在很多时候的确好使,西吉斯坦、伽色尼、马赞德兰、古尔等国的国王们纷纷响应号召,各自率兵加入了联军,联军兵力达到十万。
意气风发的桑贾尔一开春便挥军东进,渡过阿姆河杀入河中西喀喇汗故地。
已经起程南下的铁木真闻讯被迫掉头,双方在撒马尔罕城以北的卡特万草原迎面相撞。
桑贾尔将部队分为左、右、中三路:
自己亲自率领中军,精锐卫队及后勤辎重压后。
西吉斯坦国王指挥联军左翼,右翼由麾下大将埃米尔库马吉统领。
从细节可以看出,这个桑贾尔是既自大又胆小,表面上张牙舞爪,却又把最精锐的卫队留在了最后方,明显是在预留后路。
各位大大想想东方军队是怎么打仗的?
完颜阿骨打在护步达冈亲率精锐直扑辽帝大纛。
另一个时空里的铁木真,同样在野狐岭带着最精锐的怯薛军直杀金国皇帝中军。
武从文就更不用说了,这货每次都带着亲兵玩儿斩首战术!
......
蒙古人每战必先广撒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