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南美:我有传送阵要移民一个亿 > 第512章 世纪工程:跨江超长桥梁体系

第512章 世纪工程:跨江超长桥梁体系(1/2)

    李开诚一家;

    将家里带不走的东西,一股脑处理给陈家之后,就踏上了迁徙之路。

    沿着新赣江,全家又来到了洪都城。

    “爹、娘,儿子有件事儿和你们商议。”一家人在客栈休息,等候次日出港回程。

    深夜;

    李秀文来到父母的房间里。

    “嗯,你说。”

    “儿子想出去游历一番,见识一下东华王国的广袤国土,各地风土人情。”

    “甚至,还想去北华王国、五大湖王国、南华王国去看看。”

    李秀文眼中冒着精光,满脸的期盼憧憬之色。

    “我还想去大哥从军的地方,中亚、西域、远东看看。”

    “嗯?”

    李开诚闻言,微微一愣,认真的看向二儿子,疑惑的问道:

    “你是单纯的想去游玩,还是有其它想法?”

    “儿啊,我们这分别好几年,你这又要离开吗?还走这么远!”

    旁边,他母亲闻言露出悲伤之色。

    “爹、娘,儿子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只有了解各地的情况,才能更好的了解各地需求,发掘商机。”

    “你想好了?”

    “嗯,儿子想好了!”

    李开诚见二儿子那一脸坚定的表情,沉思良久后才回答道:

    “你想好就行,为父也是支持的。”

    “但是,明年夏天,你大哥成亲必须回来;这一年家里会给你寻一门亲事,届时,你也要成亲安家。”

    他们家;

    因为老大从军,一直没有结婚,加上有搬家的计划,后面的几个小子也没安排。

    现在定居下来,一切就得进入正轨。

    “呃……”

    李秀文闻言,有些愕然,没想到这个话题突然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思考片刻后,还是答应了。

    他现在迫切的想出去看看,平常自己喜欢打听国内各种消息;

    每期报纸都不落下,就是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

    “好的,爹,娘!”

    同为邻居的两个家族,同样是孩子多;

    因为家庭背景不同,选择的路不同,最后家庭条件天差地别。

    陈家;

    祖辈都是耕田为生,移民前最大的期盼就是土地。

    所以移民之后,有了土地就勤勤恳恳的耕作,精心侍弄。

    好在;

    天不负勤劳人,一家人衣食不愁,但却一辈子困囿于土地之中。

    土地,既是希望,也是牢笼。

    李家;

    移民前,因为没有土地,穷则思变,转而成为商贩。

    移民后,因为大夏帝国处处都是商机,更是成功发家致富。

    两代人的努力,让第三代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两家人,都在各自选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着。

    知足者,常乐!

    ——

    次日;

    一家人在码头上分别,李秀文看着自家货船满载各种木材,载着家人缓缓出港。

    离别的愁绪,和对新生活的憧憬交织在心中。

    “先去九江城看看吧!”

    身处东华王国中部的第一大城洪都。

    北面就是天下第一大河——新长江,必须得去看看。

    他回身就在码头售票处,买了一张次日到九江城的船票。

    再度回到城中,来到一家书肆:“掌柜,店里有报纸吗?每样都来一份!”

    要了解一地消息,报纸是最快的途径。

    “小哥,你这就来对了,本书肆报纸种类是全洪都城最齐全的。”

    掌柜向远处一个区域一指,说道:

    “那里是报刊区,小哥可以自己任选,到我这结账即可。”

    李秀文走了过去 ,看到一摞摞整齐摆放的报纸。

    《大夏帝国邸报》、《东华王国政报》、《豫章周报》《洪都日报》等等。

    大夏帝国的报纸等新闻业,都是政府专营,暂未开放给民间商人。

    他如扫货一般,将所有报纸都拿了一份。

    路过小吃街;

    又买了一只豫章酥鸭才回到客栈,再向客栈要了一碗特色糊羹;

    这些都是江西传统美食。

    在这海外,也是都被照搬过来。

    回到房里,当先拿出一份《洪都日报》,日期是:

    大夏帝国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元1873年6月25日。

    【洪都城西山梅岭,洪崖先生雕像落成,雕像广场铸十二口铜钟,纪念华夏音乐鼻祖伶伦制出十二律吕。】

    【洪都城中心,太极观举行盛大典礼,祭祀道教四大天师之许逊。】

    【洪都文庙、武庙即将封顶,计划三个月后正是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