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曹政促狭地挤眼:\"还是上次那位'贴身丫鬟'?\"
见周桐点头,他正色道,\"放心,姬家那小子现在老实得很。上月还见他帮着老农推车呢——\"压低声音,\"听说现在一看见木棍就腿软。\"
府门外,华灯初上。曹政父子将周桐送到台阶下,三丈外王禄早已备好青绸小轿。曹文突然追上前两步,欲言又止。
\"贤.....侄还有事?\"周桐温声问道。
说实话,他很想不这么叫的,可是他和曹政称兄道弟,现在要叫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少年为贤侄属实是有定不适应的。
少年耳根通红,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侄儿...侄儿写了篇《治河策》,想请叔父指点...\"
曹政瞪大眼睛:\"好小子!什么时候写的?\"
\"熬夜写的。\"曹文低头盯着鞋尖,\"用您批公文剩下的边角料...\"
周桐郑重接过,借着灯笼光瞥见开篇\"水势三分,七分在疏\"八字,笔力竟有金石之气。他轻轻卷起帛书,拍了拍少年肩膀:\"离城前,我必细细读过。\"
望着少年亮起来的眼睛,周桐忽然想起什么,从腰间解下个锦囊:\"差点忘了——这是给你弟弟的。\"里面露出一角徽墨,\"听说他爱书法,正好我身上还带着上次朝廷赏赐的松烟墨。\"
曹政大笑推他上轿:\"老弟快走吧!再聊下去,我家库房都要被你搬空了!\"
轿帘落下时,周桐最后瞥见曹文捧着帛书傻笑的模样。
小轿穿过渐浓的夜色,向着悦来客栈的方向行去。
长街两侧,卖夜宵的摊贩刚支起灶火,炊烟混着油香飘进轿中。周桐摸了摸袖中给小桃买的珍珠发钗,嘴角不自觉扬起——不知那丫头等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