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徐巧去洗漱后,周桐便起身去找陈嬷嬷。他顺道叫上了老王,两人一同往陈嬷嬷的屋子走去。
屋内,陈嬷嬷早已在等候,烛火映照下,她的脸上带着难掩的兴奋,手里还捧着那块雪花纹铁锭,时不时用手指摩挲着上面的纹路。
周桐推门而入,见状忍不住打趣道:\"哟,嬷嬷这么上心?我还以为您只关心我有没有按时吃饭呢。\"
陈嬷嬷老脸一红,连忙放下铁锭,低声嘟囔:\"少爷别打趣老身,小桃还在外头呢,让她听见了,又该笑话我了。\"
老王在一旁嘿嘿一笑,捋了捋胡子:\"少爷,您这铁可是把嬷嬷惊着了,她刚才还念叨着要给您打把好剑呢。\"
周桐挑眉,在桌边坐下,顺手给自己倒了杯茶:\"嬷嬷,您刚才不是说认识个铁匠吗?怎么,现在才想起来?\"
陈嬷嬷瞪了他一眼:\"少爷您这一个月净往炼铁坊跑,老身想找您说事都逮不着人!\"
周桐笑着摆手:\"行行行,我的错。那您说说,这人什么来头?\"
陈嬷嬷神色一正,压低声音道:\"老身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记得老爷和夫人大婚那日,他特意从外地赶来,送了贺礼。夫人求着他给老爷打了把佩剑,说是用来防身。\"
老王接过话头,眼中浮现追忆之色:\"那剑打得好啊!老爷试剑时,一剑就劈断了三根叠在一起的铜钱,剑刃连个豁口都没有。老爷高兴坏了,当即就要备厚礼登门道谢。\"
\"对对对!\"陈嬷嬷连连点头,\"夫人说那位先生性子孤僻,不喜热闹,但最后还是带着我们几个老仆去了红城拜访。\"
周桐若有所思:\"这么说,你们知道他的住处?\"
陈嬷嬷从怀里掏出一块泛黄的布帛:\"夫人临行前给了我这个,说是那位先生在红城的住处。这些年一直收着,没想到还真派上用场了。\"
周桐接过布帛,借着烛光仔细端详。上面用墨笔简单勾勒着几条街道,一处宅院被朱砂特意圈了出来,旁边还标注着\"竹溪巷\"三个小字。
\"这地图......\"周桐突然笑了,\"我娘的画工还真是......别具一格。\"
老王也忍不住笑道:\"夫人当年带路就说,那位先生住的地方好找得很,巷子尽头有棵歪脖子枣树,他家院墙上爬满了紫藤。\"
陈嬷嬷点头,声音更低:\"夫人当年......身份不一般。那位先生对夫人格外敬重,打剑时连工钱都不肯收,最后还是夫人硬塞了块玉佩给他。\"
周桐听完,神色如常,甚至有些想笑:\"就这?\"
这剧情我熟啊.......
陈嬷嬷一愣:\"少爷,您......不惊讶?\"
周桐耸肩,语气轻松:\"这有什么好惊讶的?我还知道更炸裂的呢,你们要不要听?\"
老王和陈嬷嬷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周桐见他们这副模样,忍不住笑出声:\"行了,别一副'少爷您怎么这么淡定'的表情。
画本里不都这么写吗?谁谁谁的母亲身份神秘,要么是世家嫡女,要么是隐世高人,再不然就是什么皇亲国戚。\"
陈嬷嬷:\"......\"
老王:\"......\"
周桐见两人被噎住,心情大好,又给自己续了杯茶:\"既然这人和我娘认识,那我这个小辈亲自去拜访,他总不会拒之门外吧?\"
陈嬷嬷回过神来,连忙点头:\"那是自然!那位先生虽性子古怪,但对故人之后一向照顾。\"
周桐又问:\"他的手艺怎么样?\"
老王抢着答道:\"老爷那把剑,用了十几年,从未卷刃,削铁如泥!当年在钰门关,老爷一剑就......\"
\"行了行了,\"周桐摆手打断,\"我爹的英雄事迹回头再听。既然这位长辈手艺这么好,那这趟红城是非去不可了。\"
老王忽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