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话音刚落,全场瞬间陷入了一片震惊之中。男子们有的张大了嘴巴,满脸的难以置信,似乎被词中的豪放与绮丽所震撼;有的则微微皱眉,若有所思,仿佛在细细品味词中的深意。女子们更是面露惊叹之色,有的以手掩口,眼中满是倾慕与陶醉,似乎在想象着词中描绘的浪漫场景;有的则与身旁的女伴交头接耳,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欧阳羽静静地听着,待词念完,他微微仰头,脸上露出一抹释然的笑容,轻声说道:“这般绝妙好词,我输得不亏。” 徐巧自幼饱读诗书,对诗词的喜爱早已深入骨髓。此刻,她完全陷入了对这首词的联想之中,眼神变得有些迷离,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灵魂都被那词句勾了去。周桐看着她这副模样,笑着轻轻戳了戳她,问道:“巧儿,这首词真的有那么妙吗?” 徐巧这才缓过神来,语气有些激动地跟周桐解释:“桐哥哥,你看这词的上阕,将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写得淋漓尽致,那些花灯、烟火、宝马雕车,仿佛就在眼前一般。下阕却笔锋一转,写尽了寻觅佳人的那份执着与深情,尤其是最后几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境深远,情思缱绻,实在是妙不可言!” 欧阳羽在旁边也微微点头,补充道:“此词用词精妙,情韵兼胜,看似写男女之情,实则蕴含着作者的人生境界与追求,可谓是词中上品。”
周桐见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笑着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笑眯眯地把手伸向徐巧,说道:“巧儿,这次换你陪我了,毕竟诗词里的主人公也得上去啊。”
此言一出,徐巧和欧阳羽,包括老王都呆住了,周围的人也投来了震惊的目光,女子们眼中更是充满了羡慕之情。
周桐微微弯腰,轻轻地握住了徐巧的柔荑,那动作轻柔却又不容置疑。徐巧的手微微一颤,她抬眸看向周桐,脸颊瞬间泛起红晕,眼神中既有羞涩又有一丝嗔怪,但更多的是藏不住的惊讶和爱意。
沈太白更是深深地被震惊了,他看着周桐走上台来,眼中满是惊奇。
周桐牵着徐巧的手,走到沈太白面前,微微行礼后说道:“王爷,这第一名的词,真是不才的在下所作。”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沈太白更是瞪大了眼睛,仔细地打量着周桐,脸上满是惊讶与好奇,片刻后,他不禁赞叹道:“好一个深藏不露的年轻人!本王原以为这第一名的佳作定是出自哪位文坛巨匠之手,没想到竟是你。方才尊夫人的词已是绝妙,如今你这首更是惊艳全场,不愧是夫妻,文采一个比一个好,一个夺得第三,一个勇摘魁首,当真是珠联璧合,佳偶天成!”
接着,沈太白转向徐巧,笑着说道:“这次我可要夸你嫁了一个好夫君咯!”
徐巧听闻,脸颊微微泛红,眼中满是自豪与甜蜜,她微微欠身,轻声说道:“王爷谬赞,能与夫君相伴,是妾身之福。”
周桐则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王爷过奖了,我不过是平日里多读了些书,偶尔有感而发罢了。今日能得到王爷和大家的认可,实在是惶恐。”
欧阳羽坐在轮椅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对周桐的赞赏与钦佩,说道:“师弟,平日里真是小瞧你了,没想到你还有这等诗词才华,为兄佩服!” 老王也在一旁咧着嘴笑道:“少爷,你可真是厉害啊!这第一名的诗作,听得我都觉得厉害得紧!”
台下众人也纷纷发出惊叹之声,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有年轻的书生满脸羡慕地说道:“这周公子真是大才啊,如此好词,我等望尘莫及。”
几位小姐则用手帕掩着嘴,眼中闪烁着爱慕的光芒,轻声说道:“这位公子不仅人才出众,还如此有才情,哪家姑娘能嫁给他,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沈太白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道:“周公子,你这词写得实在是妙,本王今日能听到这般佳作,也是深感荣幸。不知公子可否愿意为本王的诗会留下这墨宝,让本王日后也能时常欣赏?” 周桐连忙拱手说道:“王爷肯垂青在下的拙作,是在下的荣幸,自是愿意。”
随后,侍从取来笔墨纸砚,周桐挥毫泼墨,将那首词工工整整地写了下来,字迹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沈太白接过墨宝,细细端详,不住地点头称赞。在众人的掌声和赞叹声中,这场元宵诗会也达到了最高潮,周桐和徐巧的才情也成为了众人津津乐道的佳话,久久地在这元宵之夜的空气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