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 第133章:秦律

第133章:秦律(1/2)

    “哈哈哈哈!孟巍然他们失算了!他们失算了!”

    “大秦能有你这样的皇帝,亦是不错!虽比不上始皇帝,但亦差不了多少!足矣!足矣!”

    孟巍然他们见识过赵凌的手段和城府,故而才举荐冯去疾,要的就是让赵凌觉得冯去疾不可留,他们又怎能想到,赵凌不按套路出牌,他们的演技在赵凌看来虽然精湛,但依旧被识破。

    赵凌没有因为冯去疾的话而飘飘然,只是说道:“老丞相还未为朕解惑呢。”

    冯去疾长嘘一口气,嗤笑道:“怎么得罪孟巍然他们吗?”

    “说是也得得罪,倒也不至于。”

    “老夫既已不在朝堂,与陛下说说也是无妨。”

    赵凌朝旁边的凭几指了指:“老丞相请坐。”

    冯去疾毫不客气地坐下,不紧不慢地说道:“老夫与孟巍然之前不过是政见不同罢了。”

    “孟巍然本就是法家之人,与李斯交好,始皇陛下兼并六国之后,老夫曾谏言,如今大秦国土辽阔,融入曾经六国之人,再延续使用旧的秦律,多有不适……”

    冯去疾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住了,看了赵凌一眼,赵凌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他眼底多了几分希冀:“比如,之前秦地并不算大,百姓服徭役,在规定期限尚可准时抵达,如今地域过于辽阔,依旧按照之前的秦律,许多服役之人更是不识路,难免逾期不至。”

    “秦律过于严苛,曾经六国之百姓对大秦本无归属,再过于压迫……老夫担心大秦没有始皇帝镇压,那些六国之人就会反……”

    “所幸陛下以雷霆之势控制住了朝堂和军队。”

    赵凌都听愣住了,冯去疾该是多有远见的人?

    史书之上,陈胜吴广可不就是因为严苛的律法,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对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的不满,以及大雨误期而起义的吗?

    嬴政在世,以他的不世威望,的确可以镇压住那些六国遗民,但他驾崩后,如果没有赵凌这样的继承者迅速控制住局面,只需一点星星之火便可毁了大秦的基业。

    赵凌知道历史的进程,可冯去疾只是凭借自己的见识便能预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并且洞察到大秦王朝出现的诸多弊端。

    “老丞相与先帝谏言,先帝如何回应?”赵凌此时倒不急着说棉花的事。

    长夜漫漫,他对嬴政也十分的好奇。

    按理说,冯去疾能洞察到这些,嬴政又是一个听劝的人,他能做出那么多前无古人的明智选择,又重用冯去疾,他为什么不修改秦律?

    冯去疾苦笑道:“李斯与孟巍然等人认为,律法不可轻改,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地叛乱不断,盗贼不止,律法不严,百姓没了忌惮,将更为混乱,不宜管理。”

    “老夫亦认为他们说得在理,始皇陛下陷入两难,再加上后来先帝年事已高,迟迟没能定下储君,律法更不敢轻易修改。”

    “公子扶苏心向儒家,陛下怕他继位之后推翻县郡制,重推分封制,若陛下早露锋芒,恐怕先帝便能下定决心重修秦律。”

    冯去疾说到这里,满脸幽怨地望着赵凌。

    赵凌给气乐了:“怎反倒怪到朕的头上?若先帝知朕在三川郡豢养甲士,结交张良、盖聂等人,那还不得直接把朕砍了?”

    “朕难道告诉先帝,朕做这些事是为了大秦的未来?你猜先帝会不会信?”

    “朕与六国贵族私交,与他们称兄道弟,互通有无,赚取他们的钱粮,先帝能饶了朕?”

    “朕谋取私利,瞒而不报,先帝能饶了朕?”

    一个十几岁的皇子,干这些事情,嬴政会觉得他有多深的远见?

    “老丞相以为,朕若羽翼尚未丰满,暴露这一切,赵高那阉人会不会找机会除了朕?朕可不想整日被人盯着。”

    赵凌发出各种灵魂质问,冯去疾也哑口无言。

    就赵凌说得这些事,一旦传至咸阳,多半是要遭杀身之祸的。

    谁知道这些消息是先传到嬴政那里还是赵高那里?

    传到嬴政耳朵里,他就一定能活?

    将自己的生死交到别人手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赵凌见他不说话,直接跳过这个话题:“朕以为,如今已可重订秦律,一些过于严苛的律法,该改则改,一些轻罪不宜重罚,连坐之法亦可减轻,刑法亦不宜过于严酷,比如,废除腰斩、车裂、磔刑。”

    秦律之严,细密到连偷盗价值不足一钱如何处罚都有规定。

    若有人在大道之上劫掠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若是不加以救援,也是要被罚两千多钱,这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一年的多口粮了,可见秦律罚得有多重。

    但若见义勇为,得到的奖赏也是相当可观。

    例如捕盗律中就有规定,生擒盗贼一人,相当于斩首二级,官府赏十四金。

    私斗伤人者,则是处以劓刑和刖刑。

    对通奸、叛乱者施以宫刑。

    有些刑法,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