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家庭,两天的收入就够交学费!收入稍好点的,半天一天也就够了。
学生入校之后,吃住都在学校,家里基本不用再额外承担什么。”
“可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家庭非常困难。咱们国家地方大,地形复杂,山区多的是。
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主要还是惠及交通方便、政策能覆盖到的区域。”
“但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经济状况依然很原始。有些家庭一年总收入还不到二十块钱,这样的人并不少。
五块钱的学费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大笔钱,一年十块,可能就是他们半年的收入,甚至是一整年的收成。”
在那些偏远山区,经济来源主要就靠农产品。可现在粮价不高,甚至算得上便宜。
他们一年种出来的粮食,除去自己吃的那部分,剩下的全卖了也挣不了几个钱。
就算再卖点山货特产,总收入仍然很低,还赶不上城里人收入的一半。
正因为这样,张元初才提出家里有学生上学的,或者想送孩子上学但凑不出钱的,政府直接给教育补贴。
这笔钱不经过教育部、也不经学校,而是通过政府部门发到老百姓手上。
一家一个孩子,一年补十块;两个孩子,就补二十。纯粹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读上书。
只是因为这钱不走教育部,走的是政府渠道。
所以在名义上还叫“经济补贴”,但实际会以“教育专款”的名义拨到基层。
这样操作,也是信息口径的原因。
毕竟教育部只有已入学学生的家庭资料,但还有很多没上学的孩子,他们的信息教育部根本没有。
如果照常规走,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家庭,反而可能被漏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