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 第185章 内阁对峙二

第185章 内阁对峙二(1/2)

    “说吧!你们的底线是什么?”

    赵志皋明白了,他意识到当前的局势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如今,他所能做的唯有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萧如薰的性命。因为他深知,如果萧如薰就这样轻易地死去,那么大明恐怕真的就再无回天之力了。

    说到这里,或许可以稍微聊点题外话。许多人对于明朝末年众多文人纷纷投降这一现象感到困惑不解。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文人的骨头太软吗?

    然而,在我个人看来,这绝对并非主要原因。自从那位被称为“叫门天子”的皇帝杀了于谦之后,那些聪明的文臣们便彻底看透了老朱家的本质——刻薄寡恩。

    暂且不论于谦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单就北京保卫战这一壮举而言,难道不是他带领军队奋勇抵抗、浴血奋战才最终取得胜利的吗?就凭这一点,即便不给他封个世袭罔替的爵位,哪怕给个闲职养着也行啊!

    退一步讲,就算实在不能给他封爵,哪怕将他关押起来也好啊!无论如何,绝对不能将他处死啊!

    然而,朱明皇权却偏偏选择了将其斩杀,这一举动无疑暴露了皇权的反复无常和赏罚不明。如此一来,文官们对朝廷的公正性必然会产生深深的怀疑,甚至会开始质疑自己对朝廷的效忠究竟还有多少意义。长此以往,士大夫阶层与皇权之间的裂痕只会越来越深。

    不仅如此,于谦的死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部分文官因为于谦的遭遇而成为了投机分子,他们不再坚守原则,而是见风使舵,以求自保;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选择更加隐蔽地与皇权对抗,从而进一步激化党争。这种现象在明代中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言官与皇帝之间的激烈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文官集团对皇权不信任的反映。

    如今的萧如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再将萧如薰处死,那么以后还有谁敢去奋勇杀敌、打胜仗呢?恐怕到时候,养寇自重都算是轻的了,更严重的情况恐怕是无人再愿意为朝廷卖命啊!

    …………

    “做个富贵闲人吧!”石星心中暗自思忖着,犹豫了片刻后,终于还是将这句话说了出口。

    毕竟,如果真的要了萧如薰的性命,恐怕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去打仗了!这可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赵志皋与梅国桢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老首辅缓缓地闭上了双眼,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那原本浑浊的眼眸中,此刻竟然透露出一片决然之色。

    “投票吧!先免去他的军权吧!”赵志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

    宋应昌惊愕地看着赵志皋,满脸的难以置信:“赵阁老!您……”他的话语被赵志皋打断。

    “宋大人!”赵志皋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完全不像是一个古稀老人所能发出的,“老夫这么做,其实是在救萧如薰的命啊。”

    石星默默地拿起笔,在模拟纸上迅速地书写着。他的目光紧盯着那支笔在纸上划出的墨迹,仿佛能够透过这些字迹,看到萧如薰的政治生命正如同那渐渐干涸的墨迹一般,被一点点地终结。

    \"不行!\"宋应昌突然扑上去,一把抢过票拟纸,在众人惊呼声中将其撕得粉碎!

    \"宋大人,你?\"石星尖叫道。

    宋应昌喘着粗气,眼中布满血丝:\"我这就去面圣!萧如薰不能就这样毁了!\"

    赵志皋缓缓起身,声音沉重如铁:\"宋尚书,你今日若走出这个门,就不要再回来了。\"

    宋应昌僵在原地。首辅这句话,等于是以仕途相威胁。

    \"赵阁老...\"宋应昌的声音突然哽咽了,\"萧如薰...他是国之栋梁啊...\"

    老首辅别过脸去,不再看他。梅国桢已经重新写好了票拟,盖上内阁大印。

    \"送司礼监。\"沈一贯对中书舍人道,然后转向石星,语气突然缓和下来,\"石公,识时务者为俊杰。萧如薰的事,到此为止吧。\"

    “当然,本官也是看着萧如薰一步步上来的,如果他不土改……各位,本官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天下的读书人啊!”

    就在这时,宋应昌一拍桌子。

    “老夫再说两句……”

    沈一贯脸色大变:\"宋公你……你...\"

    \"让他说。\"赵志皋突然开口,声音异常平静。

    宋应昌环顾值房内的众人,一字一顿道:\"当年严嵩当道时,满朝文武也是这般'识时务'。结果如何?边防废弛,倭寇横行!如今北有蒙古,南有缅邦,交趾之乱又起,朝廷却要自毁长城!诸位今日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